刘裕北伐获得成功的真相 晋朝的影响力仍未消退历史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
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
晋元兴二年 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
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
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众强烈反抗。
为了晋朝的强大,刘裕决定兴师北上。
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遂欲挂帅北伐。
公元409年二月,南燕军队侵扰淮北,就正好给了刘裕一个机会。
他上书皇帝,要求北伐,获得朝廷批准后,他迅速出兵,五月就到了下邳。
..... 民众支持 刘裕发动的几次北伐,受到北方民众的拥戴。
早在东晋义熙元年 公元405年刘裕首次北伐南燕时,河北居民荷戈负粮至者,日以千数。
这次北伐后秦,晋、秦两军在潼关相持,镇恶悬军远入,转输不充,与贼相持久,将士乏食,乃亲到弘农督上民租,百姓竞送义粟,军食复振。
刘裕入长安,长安安堵如故,及至三秦父老闻刘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理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祝。
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阳宫殿是公家室宅,舍之欲何之乎!’裕为之愍然 ‘。
上述记载,反映出北方汉族民众对刘裕北伐的支持,这是东晋获胜的主要原因。
北方各族人民饱经战乱之苦,渴望国家统一,家居安稳,尤其是广大的汉族民众,由于有很深的奉晋朝为正朔和认同本民族政权的心理,所以他们希望晋王朝重统江山。
另一方面,尽管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汉化程度较高,也采取一些汉族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但在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初期,由于入居内地的各少数民族还远未达到与汉族完全融合的程度,所以汉族民众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仍怀有戒心④。
一旦东晋兴兵北伐,北方汉族民众总要起来响应,这就是为什么东晋的北伐能够取得一些成功的原因。
北方汉族民众所持的上述民族认同心理,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其不能过分苛责。
而刘裕及其部将懂得怎样迎合北方汉族民众的这种心理。
北伐之初,刘裕传书北魏,解释借道伐秦的意图,打的旗号就是:洛是晋之旧京,而羌姚据之。
晋欲修复山陵之计久矣。
檀道济、王镇恶等在攻占洛阳、长安时,以国恩抚慰,号令严肃,安定了人心,戎夷感悦,百姓安堵。
所以说,北方民众尤其是汉族士人对东晋的支持,是刘裕两伐中原 之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顺应发展趋势 南燕王朝,本为后燕分裂出来的一个小的割据势力,其统治的地区仅为今山东济南以东,枣庄以北至渤海之滨,在东晋十六国后期为一区区小国。
它既无开明的政治措施,又不发展社会经济,只有封闭式的割据统治与压榨。
北中国的百姓早已对这种割据分裂,兵连祸结的混乱局面,恨之欲绝。
特别是原来从北方随东晋东迁的吏民,更怀有热切统一北方、回归故里的愿望。
故而, 刘裕兴师北伐,适应了当时人民的要求,使晋师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华夷大悦的局面。
这便成为东晋制胜政治上独有的优势。
雄厚的战争实力 晋王朝,自定都江南以来,虽内乱不已,多次发生过大小规模不等的战争,但基本上维持着一统江山,远远不像北方多国纷争,兵祸蜂起,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的凋敝残破局面。
刘裕当政后,采取了减轻赋税、发展生产的措施,加上江南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使东晋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训练和征调了强大的车、步、水、骑等大量军队。
这支军队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明显地优于南燕军,为战胜南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