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哪个举措被国外誉为因特网的前奏
成吉思汗哪个举措被国外誉为因特网的前奏?
这个题目是不是有些夸张?一点不夸张。
被韩国人誉为因特网前奏的东东,是蒙古军队极为发达的情报系统。
为了传递情报,蒙古人投入的马匹达30万。
这是什么概念?当初,汉武帝在全国范围内搞养马大跃进,最后也就40万匹。
那么,蒙古人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搞到情报的呢?
网络配图
成吉思汗是个文盲,没读过《孙子兵法》,不知道知己知彼那些个警句,但运用得非常好。
再睿智的统帅,如果决策建立在错误情报的基础上,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而成吉思汗不在此列。
他领导的蒙古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了解对手,对手却不了解他们。
换句话说,成吉思汗一把好牌对方看不到,对方的底牌他却瞅了个遍,想不赢都难啊。
成吉思汗不仅重视战役战术情报,在打仗时派出稍探,前出1000里侦察,还特别重视战略情报,对敌人的国情、军情、民情、社情进行侦察。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掌握非常全面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
对手在明处,却不了解蒙古军队,更不知道成吉思汗什么时候上门砸场子,结果还有什么还好猜的呢?
为成吉思汗提供情报服务的,不仅有军中探子,还有各部的奴隶和反对派,特别值得一提是各国商人。
余秋雨说,在古代,大多数人一辈子活动半径都不大,脚程最远的是4种人——打仗的军人、求利的商人、化缘的和尚、逍遥的诗人。
就数量上说,军人和商人显然远远超过和尚和诗人,各国都有军探,但商探却是成吉思汗的专利。
德国学者加文·汉布里指出:成吉思汗的情报是由商人提供的,而商人们则将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看作他们的保护人。
当然了,所谓无利不起早,要得到更丰富更准确更重要的情报,需要对探子们进行利益刺激。
在这方面,成吉思汗非常大方,除了给予物质奖励,甚至将情报有功者任命为地区行政长官。
网络配图
情报到手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怎么送到成吉思汗手里?有句话说得好,早一分钟是情报,迟一分钟是新闻,再晚一分钟是历史。
当年没有电话和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怎么办呢?成吉思汗搞出了蜘蛛网般的驿站和驿马,驿站所备送信的马匹居然有30万 汉武帝为对付匈奴大肆养马,总共也就40万匹。
韩国《千年历史人物》对此评价很高:成吉思汗的驿马驿站是是当时通讯业的最佳最快形式,是当今世界因特网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