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风云之32(历史纪实小说)荫昌给袁世凯推荐练兵人才
(接上31
)这荫午楼名叫荫昌,满州正白旗人,早年就读同文馆的德语班,曾留学德国学习军事。
徐世昌快步走向荫昌介绍道:
“荫大人,这是督练新军袁大人。”
荫昌惊喜道:
“久闻袁大人大名,一直没有机会相见,幸会幸会!”
袁世凯道:
“今日多有打扰,请荫大人见谅。”
众人进房落坐,用茶。稍许。荫昌道:
“袁大人编练新军,利国利民利我大清啊!”
袁世凯道:
“还请荫大人多多指导啊。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军事人才,虽在吴长庆部淮军中充当会办,在朝鲜有练兵的经历,但我从未受过任何正规的军事教育,和你这留德的谈军事是班门弄斧了。”
荫昌道:
“指导谈不上啊,我从未亲身体验过战场的血腥和惨烈,你在朝鲜训练军队,经验丰富啊”。
袁世凯道:
“我也只是懂点皮毛而已,其实满人中像你这样能练兵的人大有人在。”
荫昌道:
“现在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祖训、祖制了,早在曾国藩带领湘军镇压太平骚乱,满洲贵族对于咸丰帝和老佛爷打破祖制,破例重用汉人领兵的非议就没有停止过,重满仰汉一直是清朝历代皇帝坚持的原则,如在官员的任用上,清廷的六部设立尚书侍郞满汉各一,以满为主。可如今那些满蒙官员早已不复当年清军入关时祖先的骁勇,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已经不堪大用,现在再让他们来训练新军,那是异想天开。”
袁世凯道:
“过去清朝的军事力量,主要依靠八旗兵和绿营。”
荫昌接过话道:
“现在八旗兵已经名存实亡,绿营兵自乾嘉年间开始走向衰朽,如今呢是兵不见将,将不见兵,纷扰喧呶,全无纪律了,有事则临阵溃逃,无事则虚糜粮饷。袁大人打算怎么来练兵?”
袁世凯道:“过去朝廷都是以满族人为重用的,我这汉人有些受宠若惊了。”
荫昌道:
“袁大人太谦虚了,你的先辈曾跟随曾国藩、李中堂分别带过兵,你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以照搬,你只要向他们那样善于用人,自己善于学习钻研就事半功倍了。”
荫昌问道:
“对于新军你什么要求吗?”
袁世凯道:
“有的,原来的旧军队入伍,没有一定条件限制,纪律松弛,不能满足军队需要,现在我们编练新军要严格招募条件,年纪在20到25岁,力大限平举100公斤,身高4尺8寸以上,步限每时20里以外,报三代家上住址,曾吸鸦片不收,不安分者不收,犯案者不收,五官不全、体质软弱及有眼疾暗疾者不收。”
荫昌赞成叫道:
“好!”
袁世凯道:
“聘用德国教官,采用近代德国陆军制度,采用外国新式武器装备,组建步、马、炮、工、辎等兵种。”
荫昌道:
“现在有多少人?”
袁世凯道:
“原胡燏棻大人练有新军10营,其中步兵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0人,工程队500人,共计4750人,我打算招至7300人,将定武军改新建陆军。”
袁世凯:
“除了起用当年随李中堂来北方驻防的淮军旧将,不瞒大人,是专门请你推荐人才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今天我特意前来,不知大人愿意否?”
荫昌道:
“国家兴亡,人人有责,袁大人练兵急用人才,我就给你推荐四人不知你接纳否?”
袁世凯客气语道:
“承蒙荫大人关照,荫大人所推荐之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袁某岂有不接收之理,不说四人,就是四十人,袁某也决不推辞啊!”
荫昌道:
“我推荐的这四人都是天津武备学堂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他们都是同届同学,彼此关系融洽,各有所长。”袁世凯默默地听着荫昌一一介绍道:
“一人冯国璋,直隶河间县人,字华甫。擅长队列操典,曾随聂士城参加甲午战,后秘密去日本考察军事,著有兵法数册,现聂士城处未被重用。一人梁华殿,奉天海城。擅长马术攻防,对骑兵近战、夜战、山地阵地战颇有研究。一人王土珍,擅长地形防御,对军事工程建造、地形学有独特见解。一人段祺瑞,安徽人。擅长炮阵部署,曾与鄙人一同去德国学习军事,是李中堂的得意小‘老乡’,现山东威海武备学堂算学和炮学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