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姚崇和宋璟生平介绍 如何评价姚崇和宋璟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大唐名相姚崇和宋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姚崇与宋璟是大唐名相,开创开元盛世的功臣。他二人与房玄龄、杜如晦齐名,合称“唐朝四大贤相”。他们是公认的封建时代宰相的楷模,大臣的榜样。
姚崇宋璟
他二人与房谋杜断不同,并非同时在任,而是一先一后。开元元年十月,姚崇拜相,开元四年闰十二月罢相,在任时间三年零三个月。宋璟接任后,到开元八年正月罢相,在任时间三年零一个月。
封建时代,宰相并没有任期的限制,他们之前的房玄龄担任宰相二十二年,死在了任上;他们之后的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而姚崇宋璟如此贤明,为何他们在任都没能超过四年,便被罢相呢?
表面上各有各的原因:
姚崇是因为两件事:其一,姚崇的两个儿子为官不检点,贪财好货,以权谋私;其二,姚崇的手下一个名叫赵诲的主书,接受胡人的贿赂,被玄宗判处了死刑,结果姚崇出面保人,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姚崇
宋璟也因为两件事:其一,当时恶钱(假钱)横行,宋璟脾气急,派人没收了很多,结果引起民愤;其二,宋璟嫉恶如仇,讨厌坚持上诉的罪犯,结果有冤情的好人也申冤无门,结果被人编排成讽刺小品,当着玄宗的面演出。
心细的读者会发现,姚崇与宋璟被罢相的理由似乎有些勉强。姚崇儿子不检点的事情由来已久,玄宗早就知道,皇帝如果要用姚崇,只要他儿子不谋逆,什么事不能赦免呢。再说赵诲,一个从七品芝麻官,犯得着皇帝直接判罪?这摆明了是敲山震虎。姚崇为官日久,善于权谋,精明过人,明白皇帝的心思,所以主动提出了辞职。
宋璟所犯的错误,只是工作方法操之过切,动机并不坏,所以皇帝罢免宋璟,也绝不单单是这两件事。所以,让二人被罢免,肯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宋璟
结合当时的政局来看,他二人被罢相的真正原因其实有二:
其一,玄宗之前,朝中宰相往往同时有五六位,甚至十几位,太宗、武则天怕宰相专权,所以设置了多名宰相,可以互相制衡。这样虽不会专权,但对皇帝本人的要求很高,因为管事的人一多,就容易出现推诿扯皮,都不管事的现象。好在太宗、武则天都是政治强人,能够驾驭这帮宰相。而中宗、睿宗就不行。
玄宗上位后,所遇到的情形与之前不同,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弊政,需要雷霆手段,而多名宰相一旦推诿起来,对政局很不利。所以,玄宗采取了宰相专任制度,同一时期只有两名宰相,分别为中书令与门下侍中,一正一副,而且只能是正职说了算。
玄宗剧照
姚崇的副手叫卢怀慎,德行很高,身为宰相,住的房子都不能遮风挡雨,挂着一块破帘子,请人吃饭只有两盘豆子。玄宗对他说:“我用你主要是镇抚雅士俗人,至于天下大事,有姚崇。”所以,在政务上,卢怀慎对姚崇唯命是从,人称“伴食宰相”。
宋璟的副手苏颋,也是一位道德高尚的文士,理政能力远不及宋璟,所以也甘当绿叶,对宋璟俯首帖耳。
如此一来,宰相说一不二,朝廷的办事效率比以往大幅提高,对大刀阔斧的改革弊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虽然办事效率高了,宰相的权力如果一直这么大,长此以往便会形成自己的权威,从而威胁皇权。所以,玄宗只能采用专权而不久任的方式,在宰相羽翼刚刚丰满了便及时撤换。
其二,姚崇的施政纲领是上任之初向玄宗提出的“十事要说”,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维护皇权;二,改革吏治;三,改善民生。其重点是结束中宗、睿宗时期的乱局,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精髓是“拨乱反正”。
姚崇善于应变,能根据不同的事情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而且阴谋阳谋并用,手段非常灵活。这样的施政方式,在先天政变之后,大唐处于历史转折的特殊时期中,非常适用。
然而,当乱局已经拨正,局势已经稳定后,姚崇这样灵活的手段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所以,姚崇被罢相,是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宋璟在施政纲领上萧规曹随,完全继承了“十事要说”的精神。但他的性格却与姚崇截然不同,以正直著称,古板的让人透不过气。在形势稳定后,正需要这样的古板之人来倡导道德至上的风气。所以,宋璟适时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玄宗剧照
经过姚崇与宋璟二人的努力,开元八年时,大唐已经形成了一个物阜民丰,欣欣向荣的局面。宋璟虽然道德高尚,但过于拘泥,整个社会质朴有余而活力不足,缺乏一种盛世的气象。
以宋璟的继任者张说,那种倡导文坛粉饰太平,极力主张封禅泰山来看,玄宗此时需要打造一个盛世。所以,宋璟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姚崇与宋璟虽然被罢了相,但与玄宗并无嫌隙,退休后备受优待,双双被玄宗赐予“开府仪同三司”这个一品高官,并且五天一朝见,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玄宗与姚崇、宋璟之间的配合,真可谓“君明臣贤”。
文:熊鱼自笑
开元盛世
浅见拙识,以就正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