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诸侯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项羽分封
项羽分封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当年12月份项羽率领诸侯终于攻破了函谷关的大门,但是他到达中原时却比刘邦晚了一个多月,当时楚怀王坚持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入了关破了函谷关所以他应该得到天下,项羽对此十分不满,项羽想利用诸侯的力量攻打刘邦,把天下占为己有,所以就有了项羽分封的来源。
项羽剧照
项羽在分封之前手中握有40万军队,但是这40万军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诸侯国的,项羽为了安抚诸侯国也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自立为西楚霸王,成为西楚霸王之后,他就有分封的借口,他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把全国分成了18份,然后分封给了18个诸侯王。
值得一提的是,项羽分封的范围还包括从别的部队那里投降过来的将军,项羽想建立自己的权威号令天下,而且把国家分成18份也能有效保证中央集权,其次项羽的目的是让一些诸侯能够监视刘邦,刘邦在南方地区势力不是很大,一些在南方的诸侯就能对刘邦起到牵制作用。
不过可惜最后项羽分封没有达到项羽的目的,项羽原本是想借这种慷慨的分封收获人心,但是项羽分封显然不合实际,当时刘邦已经攻入中原成为天下的王了,项羽分封就名不正言不顺,而且项羽分封也没有照顾到一些人的利益,一些没有被分封土地的人就开始公开起兵造反项羽。
项羽战绩
项羽一生戎马倥偬,经历的大战数十次,另一位军事大家韩信,尽管拥兵远多于项羽,也没有赢过项羽几次。这足以说明项羽战绩显赫,而且是一个非常传奇的英雄人物。尽管最后项羽败北,这也是因为他在政治方面的孱弱,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是十分卓越的。
项羽剧照
而且在项羽的身上,有许多由他的经历演变而出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大都与他作战有关联。单是产出这么多的成语,历史上就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项羽的战绩与他身上所发生的成语故事密切相关。比较脍炙人口的成语有以一当十,破釜沉舟。这两个成语发生的背景为巨鹿之战,当时秦军合围巨鹿,项羽赶去解救。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项羽军队切断了自己的退路,破釜沉舟,智能前进,不能后退,而后与敌军殊死力战,战士们也都可以以一当十,获得了大胜。
另一个与项羽战绩有关的成语为沐猴而冠。沐猴而冠是韩生对项羽的评价,意思是说项羽愚笨,只知道表面,无法理解深层次的东西。当时,项羽对咸阳进行大肆破坏,放火焚烧,大火三日不灭。有人劝他说,咸阳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地势也适合防守,是一个可以给霸王业做都城的地儿。然而项羽却说,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又有谁知道呢。最后,残暴成性的项羽还将讽刺他沐猴而冠的人杀掉了。
项羽二十八骑
项羽作为中国历史上反秦的领袖人物,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强大的武力。秦国灭亡后就自己封为西楚霸王,其祖父项燕和他一起打下江山,却在之前一次战役中死亡。项羽成为西楚霸王后,之后便是和刘邦的军队做斗争。
项羽二十八骑剧照
在与刘邦的军队作斗争时,项羽的军队所向披靡,刘邦最主要的是头脑。但是项羽右脑相比较刘邦还是没有他聪明的,但是项羽有着刘邦没有的武力。这也是项羽总是胜利的关键因素。但是带兵打仗并不能只看武力。渐渐地项羽的军队和在国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不断的显露出来。直接的体现便是丧失了彭城和关中,这两块有利地形的丧失也是在最后一战的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