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损害分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损害
战士后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损害有哪些呢?众所周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当时特殊条件下,带来了一定的物资保障,使得战争获得了胜利,但是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那些措施已经超出了它的限度,对工农业和政策都带来了一定的损害。
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损害具体有哪些呢?首先,为了解决粮食危机,实行了余粮收集制,将农民的粮食都收集到国家手中,后来从粮食扩大到棉麻、皮革。这样一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打击,辛苦栽种的粮食,甚至是种子粮都被收走,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其次,以“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口号,无条件的征收粮食,在农民不愿意卖粮食之后,使用强硬手段没收粮食,只会使得农民更加对这个政权的不满。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只会使得这个政权失去最强大的民主支撑。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蔑视农民的力量,在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同时,从来没有问过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不论是余粮收集制还是企业国有化、实物分配制、义务劳动等,这些措施都是强制执行,以致于出现农民暴动,但都被镇压。
之后,农民和工人的罢工活动越演越烈,活动矛头直指苏维埃政权。“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喊出来后,进一步促使了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和实施。
战时共产主义简介
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简介是怎样的呢?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结束,苏俄在1918年到1920年之间国内战争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就是战时共产主义,也叫做军事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
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之后便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也就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或者苏俄。但是,在共和国成立不久之后,苏俄经历了三年的艰苦国内战争,粉碎了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就此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在内战爆发期间,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当时苏俄的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用于对付敌人,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了一些临时性的政策,而这些政策则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主要是国内贸易全部实习国有化,对一切的产品、生活用品都实行了国家垄断;采取余粮收集制,原则就是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实物配给制,一切非农业户口都必须由合作社分配定量的食品和用品;劳动义务制,指有劳动能力的必须参加劳动以及全部工业国有化。
在这样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下,苏俄确实在那一段时间里保障了作战时必须的物资,这种政策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可以说基本是正确的。
战时共产主义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背景是什么?什么是战士共产主义呢?战时共产主义就是指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府在国内战争时期采用的经济政策,又称为军事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
在国内战争爆发之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等主要产地都陷入了敌手,导致苏俄当时的处境十分的困难。为了更好的最大限度的将物资集中起来对付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了一些临时性的政策,也就是战时共产主义。如果说得更加具体,其实战时共产主义就是在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的特殊情况下实施的经济政策,就是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从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更好的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