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状元榜眼探花介绍
科考年代 状 元 榜 眼 探 花 进士 备 注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庚申科 杨 砺 周立舜 19 进士人数包括状元榜眼探花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辛酉科 张去华 11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壬戌科 马 适 15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癸亥科 苏德祥 8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甲子科 李景阳 8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乙丑科 刘 察 7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丙寅科 李 肃 6
宋太祖乾德五年(967)丁卯科 刘蒙叟 10
宋太祖开宝元年(968)戊辰科 柴成务 10 宋太祖乾德六年
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己巳科 安德裕 7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庚午科 张 拱 王 挽 张茂直 8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辛巳科 刘 寅 卫 续 刘 缓 10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壬申科 安守亮 11 开宝二年状元安德裕子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癸酉科 宋 准 26 省元 宋准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乙亥科 王嗣宗 31 省元 王式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丁丑科 吕蒙正 109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 胡 旦 田 锡 赵昌言 74 登进士第四人 李蕤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庚辰科 苏易简 张 秉 陈若拙 121 寇准 该科登弟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癸未科 王世则 赵 谏 229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乙酉科 梁 颢 钱若水 255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戊子科 程 宿 王 扶 160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己丑科 陈尧叟 曾 会 186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 孙 何 朱台符 路 振 353 孙何连中三元 孙仅之兄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戊戌科 孙 仅 高辅尧 朱 严 51 榜眼另一人 黄宗旦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己亥科 孙 暨 钱 易 王 衢 71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 陈尧咨 周 起 胡用庄 414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 王 曾 陈知微 李天锡 38 王曾连中三元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乙巳科 李 迪 夏侯麟 李 谘 393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戊申科 姚 哗 祖士衡 郑 向 207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己酉科 梁 固 宋 程 麻温舒 31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辛亥科 张师德 丁 度 陈 宽 31
宋真宗大中样符五年(1012)壬子科 徐 奭 明 镐 徐 杲 126 榜眼另一人 曾愈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甲寅科 张 观 21
宋真宗大中样符八年(1015)乙卯科 蔡 齐 萧 贯 203 范仲淹 该科登弟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己未科 王 整 162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 宋 庠 叶清臣 郑 戬 207 曾公亮 登进士第五名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丁卯科 王尧臣 韩 琦 赵 概 377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庚午科 王拱辰 刘 沆 孙 忭 249 欧阳修 蔡襄 该科登弟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甲戌科 张唐卿 杨 察 徐 绶 501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戊寅科 吕 溱 李 绚 310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 杨 寘 王 珪 韩 绛 432 王安石 该科登弟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丙申科 贾 黯 刘 敞 谢仲弓 537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 冯 京 沈 遘 钱公辅 498 冯京三元及弟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癸巳科 郑 獬 杨 绘 滕元发 520 会试第一 黄中庸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丁酉科 章 衡 窦 卞 罗 恺 388 苏轼、苏辙兄弟本年进士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己亥科 刘 辉 胡宗愈 安 焘 163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辛丑科 王俊民 陈 睦 193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癸卯科 许 将 陈 轩 左仲通 200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 彭汝砺 贾昌朝 200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丁未科 许安世 何洵直 郭 仪 306 会试第一 黄君瑜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庚戌科 叶祖洽 上官均 陆 佃 355 蔡京 该科登弟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癸丑科 余 中 朱 服 邵 刚 400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丙辰科 徐 铎 陈师锡 422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己未科 时 彦 陈莹中 陈了翁 348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壬戌科 黄 裳 445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乙丑科 焦 蹈 刘 逵 倪直侯 485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戊辰科 李常宁 吕益柔 龚 夬 508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辛未科 马 涓 朱 谔 张坚庭 591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甲戌科 毕 渐 赵 谂 岑 穰 513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丁丑科 何昌言 方天若 胡安国 569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庚辰科 李 崟 范致明 林 遹 561 黄潜善 该科登弟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癸未科 霍端友 张 守 538
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丙戌科 蔡 薿 柯 棐 潘建中 671
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己丑科 贾安宅 杨 浑 731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壬辰科 莫 俦 陈 桷 713 李纲 该科登弟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己未科 秦 桧 郭孝友 670
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戊戌科 王 昂 赵 楷 张 焘 783 赵楷 徽宗第三子,封嘉王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辛丑科 何 涣 王居正 罗孝芬 630 会试第一 黄 铸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甲辰科 沈 晦 周执羔 罗孟郊 805
说明:
(1)以上资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补充、修正。
(2)北宋正式确立了解试(州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科举考试制度。解试,是由诸州、开封府、国子监主持举行的考试,中选者被称为“举子”或贡生。省试,是由礼部主持的、由贡生参加的考试。因在尚书省进行,故称为“省试”,其中选中者被称为进士,省试的第一名称为“ 省元 ”。殿试,是省试后的一种复试,因在朝廷的宫殿中进行,故称殿试。
(3)北宋时期,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4)北宋时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以第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本表的探花名录为第一甲第三名。
(5)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6)特科状元,即特奏名科状元。特奏名科进士,为北宋新增科举名目,即在正奏名科进士之外,扩大录取的本科进士。特奏名制亦分为五等,一、二等称为进士及第,三等称进士出身,四、五两等为同进士出身,一般只授以助教、文学等低级官职。特奏名进士及第其中夺魁者,钦点为特奏名科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