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名是怎么产生的 守护大名是什么
战国大名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主角,他们发动兼并战争,整部战国史就是战国大名之间势力的此消彼长。战国大名虽然在中国读者中也是名声赫赫,但很多人恐怕并不知道所谓的战国大名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而所谓的守护大名又是什么?
日本战国时代,一般认为始于1467年应仁之乱,而终于1590年
丰臣秀吉
消灭关东地方的北条氏,收服奥羽地方,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应仁之乱后历经半个世纪,守护大名相继没落,一些守护代、守护家臣及地方国人代之而起,形成新的大名——战国大名,确立起在各国的统治,继续承认庄园制的守护大名领国制为根本否定庄园制的战国大名领国制所代替。这种历史性的变动是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室町前期农耕已经逐渐精耕化,施肥日益重要。所用肥料除厩肥、人粪尿和灰肥外,还有需要量日益增大的压绿肥。这种肥料投量甚大,每反大约投入300贯(183,所用的青草、嫩芽只需从山野索取,但由于庄园制的存在,广阔山野的青草和嫩芽得不到充分利用。日本农业向以水稻种植为主,它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大规模的水利灌溉体系,然而在规模小、权力分散的庄园体制下,这种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打破庄园体制而确立一国范围内强有力的一元统制体制;同时,农业同手工业分工的扩大,在一国范围内商品流通的发生与发展,也是这种需要的产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