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为何会对疆域失去控制力?
明朝鼎盛时期的疆域面积是在永乐年间,国土面积大概接近1000万平方公里。不过到了明朝后期,明显对疆域的控制能力越来越薄弱了,导致一度被侵占了不少地方。实际上明朝的军事力量并不弱,为什么会被周边一些小的国家占便宜呢?主要因素还是要从朝廷内部找起。相信大家对明朝后期的朝廷风气也有一定了解,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当时的情况以及缘由,一起来了解下吧。
新疆这块地方,自唐朝之后就没有再受到过中原王朝的统治,长时间处于一种无休止的混战状态。其实,在明朝前期,大明西边也有一部分疆土是属于新疆的,就像哈密,它就是继承了元朝时候剩余的西面领土,还有哈喇火州地区,但是,以西地区还是处于动荡之中。
“封疆之狱”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比较重大的事件,这个事件算是明朝对新疆部分地区控制的一个分水岭。
嘉靖初年之时,土鲁番多次兴兵攻扰肃州等地,此时的明廷内部因大礼议之争,就收复哈密事掀起了“封疆之狱”,处置了甘肃巡抚陈九畴等四十余人后,明世宗朱厚熜采用了几位大臣的建议,开始起用王琼。
嘉靖七年,朱厚熜又将原三边总督王宪任为南京兵部尚书,使其得以参与军机大事的讨论。而王琼则被提为三边总督,代替了王宪的位置。此时,那些通过“封疆之狱”而晋升高位的官员,对明朝西北边境的吐鲁番问题没什么兴趣,等到嘉靖八年,明朝一改以往“兴复哈密”的国策,对吐鲁番吞并哈密视若无睹。
然而,哈密对明王朝至关重要。
三边总制王越曾说:“若是哈密不规复,那苦峪就很难防守了,这样一来,肃州以外的地盘,就全为敌人所有了。”
詹事府的詹事霍韬也说:“保住哈密是为了保住甘肃,而保护甘肃则是为了守住陕西,若是说,因为哈密难以防守就放弃此地,那么,甘肃难以防守也要放弃甘肃吗?甘肃放弃了,是不是也要接着放弃宁夏和临洮?西北地区,是与敌人接境的地方,一寸土地的弃守可能会导致数丈土地的丧失,所以,放弃哈密这件事情,不能不慎重对待。”
嘉靖中期时候,许论对之前朝廷与吐鲁番议和之事,有过委婉的批评,许论的父亲许进曾于明宪宗时期带兵收复哈密。不过,许论比较看得清现实,他虽然批评了之前的议和之事,但是,也知道如今时势和他父亲那时不同,要想收复哈密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他看来,收复哈密有两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在于,哈密是一个多次失守的地方,人民都逃散得所剩无几了,要想长期坚守此地非常困难;
第二个难题在于,如今朝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他父亲当年那样,率军深入哈密。
此外,许论还找出了四个不能急于收复哈密的理由:
一是、哈密的战略地位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二是、自哈密失守后,哈密的遗民已繁衍了两三代,这些人对回归故土兴趣不大;
三是、哈密如今成了敌人向我大明朝勒索的一个筹码,如果,我们不在意此地的得失,那么,就相当于让敌人失去了这一筹码;
四是、关西的许多部落原来都是明朝的藩属屏障,现在他们大多残破,既然我们没想着恢复这些部落的原貌,那么,也就没必要规复哈密。
有了以上种种理由,动荡了半个多世纪的哈密甘肃等地,就不再被朝廷所重视。不过说来也奇怪,自此以后,哈密等地反倒进入了一个局势相对平稳的时期。
吐鲁番在西域的崛起,反映了明朝西域政策的失败,但是,明朝也不是没有任何政治收获。虽然,吐鲁番做大之后,屡次侵扰明朝的西北边境,但却无意之中帮助明朝抵挡了西边诸如瓦剌等势力更强的部族的入侵。
历史往往就是这么的让人捉摸不透。
令后人难以理解的是,吐鲁番虽然与明朝长期敌对,但是,依然不时地向明朝朝贡,并且,还在夺取哈密之后,获取了西域地区向明朝朝贡的主导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哈密因内乱而衰落后才有所变化。
总而言之,明朝的西域政策是极为保守的,明朝在政治上对西域诸国的管理都是间接的,它不像汉唐时期在西域建立各种都护府。明朝直接管辖的地方其实也就到嘉峪关为止,其影响力略有触及到哈密等地,这也使得西域地区逐渐实现了伊斯兰化,而佛教对其的影响则与日俱减。
经济上,明朝与西域地区也没有大规模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朝贡往来,像建国之初郑和下西洋那种规模的对外交流活动就完全没有过。自从失去哈密之后,明朝的对外政策愈发的保守。而这一切,都可从之前的“封疆之狱”一事中找到一些缘由。
当时,朝中官员经过之前的一些事件,有过多次的大洗牌。而新一批被起用的官员又借着当年吐鲁番进攻肃州一事发起了“封疆之狱”,“封疆之狱”后,内阁也遭到了大清洗。至此,朝中的官员几乎全部换为了一些“新进之人”,朝廷的各种政策也就与以往大不相同了。
吐鲁番对明朝的进攻,在当时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边疆问题,但却被别有用心朝臣们多加利用,成为了其攻击异己者的武器。几番较量之下,一些人似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引发此事的问题却被那些新进之人所忽视,明朝对哈密的态度也就因此从积极规复转为了坐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