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个说法从何而来?有没有道理?
古云: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西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呢?
意为少年不应读《水浒传》,老年不应读《三国演义》,男人不看《西游记》,女人不看《红楼梦》《西厢记》的俗语。这三国乱思,西厢乱行,红楼诲淫,水浒诲盗,名著就是这样炼成的。
少不看水浒
解释一:因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看了《水浒》学里面的英雄好汉,形成不良的习性。怕小孩子不懂世事,瞎模仿,拜把子打打杀杀打家劫舍之类。
解释二:因为《水浒》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发生和创作时代的苦难,带有一定的灰暗色调,少年读了可能会感到前途的渺茫,产生悲观情绪。
解释三:《水浒》讲的是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勾当。呼啸山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少年人看了,难免会神往之,以为土匪的生活肯定快活。读了水浒,学会了造反。
解释四:壮年之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如此时看打打杀杀的《水浒传》,岂不更加鼓励自己的好斗之心吗?
解释五:少不看水浒,大秤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确是快意,但是水浒里的好汉……大多数都是不分善恶杀性深重之辈,少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差,还是不看的好。待到有了识别能力再看,依旧快意,但是却不会被“好汉”们的行为忽悠了。
老不看三国
原因一:“老读《三国》是为贼”,“贼”,奸诈之义。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三国》讲的是权谋之计,会让人功于心计。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老人已有贪得无厌之心,并且经验老成,胸中计谋无数。如此时再看尔虞我诈的《三国演义》,岂不会变得老奸巨滑而害人无数乎?
原因二:“老读《三国》泪空垂”,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常常会唤起当年纵横四海、气吞八荒的豪情壮志,产生英雄迟暮的感慨,无奈一把辛酸老泪,老年人有心无力,看三国容易幻想。老年人生基本已经成了定局,这时候再看三国会发现,这一辈子白活了,原来很多事情当初都做错了,悔之晚矣,空悲切!
原因三:“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突然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为应该知天命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
原因四:老不看三国是因为人物太多,人物间的纠缠太多,老了开始看太费脑子,不如年轻时细细考究,一点一点琢磨来的有意思,而且看三国间的征伐谋略对年轻人来说也有好处,可以说少年时看三国,中年是琢磨品味,老年时已经不需要再去琢磨这些了,配两三好友一壶好酒,古今多少事尽在笑谈中。
女不看红楼(西厢)
红楼女儿作态,读了红楼梦,学会了云雨。西厢私奔,才子佳人的故事,只会让女子怀春。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如此时看谈情说爱的《红楼梦》,岂不会增加自己的色心吗?
红楼和水浒曾被指为诲淫诲盗。这里恐怕与这个淫字有关联。看了容易思春。还是这个观点:这套说辞,是用男女老少这种常规分类去强行对应四大名著,所以有有道理的地方,也有生硬的片面的成分。都是从某个出发点做不同的引发。把里面的男女老少的位置调整一下,甚至把不看的不去了,换个出发点一样解释的通。
细想想,这三国乱思,西厢乱行,红楼诲淫,水浒诲盗,名著就是这样炼成的。一句话概括就是老不看三国省得狡诈,少不看水浒省得打架,男不看西游省得不听话,女不看红楼省得不能嫁。www.88828.net
总之,作为读者要会看书,多看书,能看破书中的成破利害,转为自己的人生经验少走弯路歧途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