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子和叔辈的亲王相遇了 两人到底谁向谁行礼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的太子和叔辈的亲王,谁应该向谁行礼?需要下跪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亲王向太子行两跪六叩礼。
清朝自康熙帝立爱新觉罗胤礽为太子之后,再没有正式当朝册立过储君,一直到咸丰皇帝实行秘密立储制。皇帝生前不立储君,而是将秘密立储诏书藏于正大光明匾后(满汉两文书写),待驾崩后正式颁布。但皇帝生前都会向朝野或多或少的暗示所立之人,比如升为监国(弘历),晋升生母地位(永琰)等等。
胤礽的母亲孝成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一生的原配和挚爱,生胤礽时因为血崩而死,康熙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嫡长子胤礽(实为嫡二子),刚满岁就被立为太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感兴趣的朋友欢迎阅读前文《大清十二铁帽子王之十七九龙出海脱困升天清和硕怡亲王系中篇》)。
所以要说清朝的亲王向不向皇太子行礼(来去是梦),其实就是说亲王(含长辈叔伯,平辈兄弟的和硕亲王)向不向太子胤礽行礼的问题,这件事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有明确的规定,那就是亲王如在正式场合觐见太子殿下要行两跪六叩礼,当然这也包括胤礽的师傅。
而且在清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日,举行皇太子的出阁讲书典礼,首先由皇太子胤礽率满汉大学士、九卿、翰林院、詹事府的官员在。
保和殿。
前向康熙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再由诸王大臣于皇太子胤礽驾前行两跪六叩的大礼。
当然这只是亲王正式觐见或太子监国理政时按照朝廷礼法实行的参见礼仪,在平时朝会或私下见面时要简单的多,也不必须称呼胤礽“太子殿下”,基本称呼“太子爷”,“千岁爷”等,但必须依君臣之礼而不可僭越,如自称什么七叔八大爷,只称臣不称奴。
与明朝会典礼法不同,宗藩亲王进京朝拜太子后在偏殿还要以辈分在行“亲亲之谊”,长辈亲王坐受太子四拜不叩之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阅读前文《明朝亲王与清朝亲王的待遇对比,王与王之间的较量》)。清朝太子没有这方面向长辈亲王或宗室行礼的规定,非正式场合,最多是亲王给太子参拜请安时太子下阶搀扶长辈亲王起身或是直接免礼,亲近点的平辈兄弟的一般“打个千儿”(一条腿跪,俯,兴)就行了。
另外,胤礽之后清王朝不再册立太子,如果是皇子和亲王见面,根据清醇亲王(光绪亲爹)
奕譞所写《竹窗笔记》记载,双方互不跪拜,只是拉手行礼。这主要是皇子未封爵出府,理论上爵位不定,再有就是清朝有规定皇子的待遇略高于授封爵位的亲王(例如皇子可穿金黄服色)。如果皇子封爵出府就要根据朝廷礼法向爵位高者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