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在晋国位高权重,为何最后会被灭族呢?
我们都知道战国七雄中韩赵魏三国,原本都属于春秋时的晋国,即使被三家瓜分仍然能在战国中称雄,可想而知巅峰时期的晋国有多强大。不过晋国在被瓜分之前,内部有很多股势力,尤其是位高权重的智氏,然而最后晋国被瓜分的时候,智氏却落了个宗族被灭的下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智氏始祖智庄子是晋献公托孤重臣荀息的幼孙,同时也是智宣子的四世祖。智宣子很喜欢二儿子智瑶,想把他确立为继承人,此时族人智果站出来反对,认为智瑶虽有很多优点,但他为人处事不仁厚,智瑶做了继承人,智氏家族就会走向灭亡。智宣子并没有听进去,还是执意让智瑶当了继承人。
智果为了躲避灾难,便向晋国太史提出请求,决定脱离智氏,另立为辅氏。智宣子去世后,智瑶继承了他的官爵。智瑶为人办事雷厉风行,很快的就成了朝堂上响当当的人物,后世称之为智伯。
智伯很有野心,决心从其他卿族手里夺权,他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不想给,而他的家臣段规认为,智伯是一个自大的人,应该先避其锋芒,等他与别人发生争斗后,在坐收渔利,韩康子觉得很有道理,便派使臣给智伯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智伯很高兴,他又如法炮制地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也不想给,不过在家臣任章的劝说下,最后还是给智伯一个有万户的封地。
没过多久,智伯又向赵襄子要蔡、皋狼等地,赵襄子直接拒绝。智伯怒了,亲自率领韩、魏两家的甲兵前去攻打赵家,赵襄子准备出逃,在选地点的时候却陷入了纠结,最后他选择了晋阳,赵襄子觉得晋阳是父亲留下的地方,当地的办事尹铎也很厉害,老百姓肯定愿意追随,于是便动身出发。
智伯、韩康子、魏桓子等三家军队围住晋阳,并且引水灌城,城墙头马上就要被淹没,但晋阳老百姓仍然跟着赵襄子坚守。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伯说道:“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听完这话韩康子、魏桓子脸色都变了,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的都城也有可能被这样攻破。
赵襄子知道韩、魏两家本来就对智家不满,于是派家臣张孟谈秘密出城去见韩康子、魏桓子,一番交谈后,约好起事时机后就送张孟谈回晋阳城了。这天夜里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人,使大水决口反灌智伯军营。智伯的军队为救水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伯军。智伯躲闪不及,在乱军中被杀。之后韩、赵、魏三家又联合接着又把智氏家族全部诛杀,只有辅果得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