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与武则天把唐朝变成一个无坚不摧的帝国
李治命令武则天杀掉自己亲生女儿来嫁祸于王皇后以便夺取朝廷政权。我们试图把王皇后背后的势力划为关陇贵族集团。对于关陇集团的形成,其主要依靠婚、宦,即婚姻和官位来进行维系。与皇室通婚,更是扩大他们势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维护王皇后的地位,就能稳定出身关陇集团和依附关陇集团的长孙无忌、诸遂良等在朝廷中的政治地位。而武则天,虽然出身于功臣家庭,母亲又是隋宗室宰相杨士达之女,但父亲家族没有任何地位,我们把她划为一般官僚。在出自关陇贵族的大臣们来看,武则天的身份、门第都有问题。
后宫作为政治手段的一种,虽然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但可不是皇帝说了算,现在很多人都以为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说一不二,其实根本不是。废王立武,这是关陇贵族和一般地主官僚之间关键的一仗,结果我们已经知道,当然是武则天胜利。
但是,要清楚关陇贵族集团在政治上的影响,特别是把他们全部清楚朝廷,还需要一个过程。虽然新任命了中书侍郎李义府参加政事,度支侍郎杜正伦为黄门侍郎(正三品)官员。但是,属于关陇集团的韩瑗、来济还担任着侍中、中书令的要职。656年,韩瑗还利用这种地位来为诸遂良被贬出诉怨,斗争并没有结束。
李治首先试图的就是争取朝廷上最有权势的人物,就是他的舅舅长孙无忌。他作为帝王,我不赞同后世说他无能,相反的,他极具帝王之术。他提拔他舅舅长孙无忌的3个儿子,给他们当官并给予大量赏赐。可惜长孙无忌不为此所动。
后宫的武则天开始巩固自己的地位。经过武则天的一系列政治手段,迫使朝廷内的官员不得不接受李治命令王皇后柳氏禁止进入皇宫,理由很可笑,是王皇后和柳氏曾使用厌胜,试图征服武则天。与此同时,与长孙无忌不和的中书舍人李义府正要被流放到四川担任小官,为了使自己免于流放,他狡猾地伺机奏请皇帝废黜王皇后而以武则天取代,此举得李治欢心,他最终得到赦免。
元老重臣长孙无忌和诸遂良强烈反对任何废黜王皇后的企图,另外两位刚升为大臣的中书令来济和门下侍郎韩瑗也持同样的态度,来济和韩瑗在653年被升为宰相。在其他自高宗执政初期就当上宰相的人当中,只有尚书省仆射(官名)于志宁不反对废后,唯一鼓励皇帝废后的是资深大臣李世勣(ji),他认为何人为后是皇帝的家庭问题,外人没必要过问。这让李治非常兴奋。
随即,李治下令贬出诸遂良、柳奭(shi),后又贬他们为边远州刺史,并以许敬宗为侍中,杜正伦为中书令,655年,朝廷下诏质控王皇后和萧淑妃阴谋毒杀皇帝,她们被贬为平民,其家庭成员被剥夺了一切职衔,并被流放到岭南。10月19日,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第二年元旦,她的位置因儿子李弘取代了由王皇后提议立为太子的李忠而得到巩固。659年,长孙无忌也以谋反罪被削去太尉官职和封邑,给了一个扬州都督的空衔。
到此为止,朝廷政治权利的争夺游戏,才告一个段落,而李治,也得到了作为皇帝该有的话语权,虽然关陇集团势力极其强大,但由于经过朝代变迁,人数很少,因此,在李治的另类奇招下,把内宫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突破口,而关陇集团的轻敌,导致他们丧失了抵抗的能力,经过大规模的贬杀,关陇集团持续控制中央的政府的局面,终于结束了。从这些不难看出,李治若不是晚年时身体问题,他根本就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本文参考文献《中国通史》、《中国野史》、《中国秘史》、《中国.剑桥史》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