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初期,为何马占山将军选择了“投降”,有哪些原因
在我们的文化观念里,是很难接受投降这一事实的,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对于那些投降的人,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态度,投降投降就意味着成为了汉奸,成为了民族的罪人,怎么可能还会被人原谅。不过却有一个例外的存在,他是曾经向日本人投降,但是,如今我们对于他,丝毫没有任何的怨恨,甚至尊敬他为英雄。
他就是马占山,说起他的投降,可以说存在着比较大的水分,也可以说是一种暂时的妥协策略。那么当时,究竟是处于一种什么状况下,才会让他做出投降这样的举动呢?当时,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人开始了进攻东北三省。当年的十一月,一千多名日本鬼子向着江桥的中国驻军地进发,继而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可是当时,蒋介石政府命令下面不许抵抗,这也让日本东北的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土地,获取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可是,土匪出身的马占山将军可不管那些,敌人都打到鼻子低下了,还像傻子一样任人宰割,那不是贱吗。于是,直接下达命令,直接开火抵抗,就这样,把日军一次次的挡在外面攻不进来。也正是这一战,让马将军一战成名,也让日本人见识到了中国不是所有人都是不敢反抗的怂货,会将土地拱手让给他们。
而其实这次的江桥之战还不全是日本人进攻,十月初期,主要是叛军的进攻。以后在十一月的时间里,才是日本人的进攻,这一时期是马将军指挥抵抗,而之后就是日军和伪军一起进攻,但都被抵抗住。疯狂的日军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动用飞机和百余门大炮,开始猛烈的进攻。这一下,马将军一方可谓是损失惨重,要知道,当时马将军的抵抗也只是他个人的意愿,没有人给他提供资源,但是有人给他资助钱款,可是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
所以,就在这时候,马将军开始了思考,如果继续战斗,不仅没有钱,没有装备支援,连军队也没有支援,那么自己这边的结果就是全军覆灭,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如果投降的话,可以借此来获取喘息时间,重新壮大军队,配备装备。所以,考虑再三,马将军决定先假意投降。
马将军之所以选择投降,一方面是处于战略性的考虑,另一方面就是他的性格使然,他是绿林出身,可没有那些穷讲究,讲的是怎么达到目的怎么来,一切为了打小鬼子。而且,在投降期间,他们没有做任何有损国家的事情,之后不久,他又一次带着队伍和日本人打起来了,这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