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解读:清朝共有114名状元,为什么有三个省颗粒无收?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中国有1283年的科举历史,期间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则屈指可数。
数据显示,从唐朝到清朝,一共产生了592名状元。
清朝近300年间,一共产生了114名状元。
那么,清朝的这114名状元,分别来自哪些地方呢? 它们分别是:八旗 3人、直隶省 4人、江苏省 49人、安徽省 9人、江西省 3人、浙江省 20人、福建省 3人、湖北省 3人、湖南省 2人、河南省 1人、山东省 6人、陕西省 1人、四川省 1人、广东省 3人、广西省 4人、贵州省 2人。
显而易见,江苏省走出的状元最多,49人占了状元总数的4成。
加上江西省的3 人和安徽省的9人,两江地区的状元占了状元总数的一半有余。
两江地区繁华富庶,人烟稠密,老百姓比较重视教育,舍得花钱送孩子读书,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有读者问了,八旗并不是行政省份,为什么会有3名状元呢? 清朝入关后,恢复了科举考试。
在最初的科举考试中,满人和汉人同科考试。
很明显,满人考不过汉人,连续3榜状元都被汉人收入囊中。
因此,1652年,清廷分设汉、满两榜科考。
汉人和满人分开进行考试。
于是,当年就产生了第一个满榜状元——麻勒吉。
1655年,继续分设汉人、满人两榜科考,因此又产生了一名满人状元——图尔宸。
从1655年之后,清廷不再分设汉人、旗人两榜科考,就这样图尔宸成了最后一个满榜状元。
200多年过去后,到了1865年,终于又出现了一名八旗学子考取了殿试第一名,成为状元,他叫崇绮。
如果说麻勒吉、图尔宸能够考上状元,得益于分设汉、满两榜科考,算是占了便宜,成色多少显得有些不足,那么崇绮就是货真价实的状元。
就这样,八旗出现了3名状元:麻勒吉、图尔宸、崇绮。
顺便一说,崇绮的下场非常惨烈。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到陕西西安。
崇绮和荣禄奉命留在京城,主持大局。
不料,崇绮在保定时,留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自杀。
崇绮在极度悲愤之下,留下一首绝命辞圣驾西幸,未敢即死,恢复无力,以身殉之后,自缢殉国。
在这114名状元里,河南省、陕西省和四川省,分别只占据了1个名额。
有意思的是,陕西省这名状元,是捡来的。
1761年,殿试结束后,乾隆皇帝亲自阅览试卷。
他发现第一名是江苏阳湖才子赵翼时,皱了皱眉。
前几次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多为军机、中书获得,有人便造谣,说殿试的前三甲都是为军机、中书们准备的。
乾隆皇帝考虑到赵翼以内阁中书的身份入直军机处这一点,便继续往下翻,到第三名陕西学子王杰的考卷时,眼前一亮。
陕西不是许多年没有出过状元吗?干脆就把赵翼和王杰互相交换。
于是,会试中考了第一名的赵翼,成了探花;会试中考了第三名的王杰,成了清朝立国近300年间唯一的陕西状元。
河南省、陕西省和四川省还算幸运,毕竟没有在状元上吃鸭蛋。
另外有3个省就可怜了,近300年间颗粒无收,1个状元都没有考取。
这3个省分别是山西、云南和甘肃。
山西在古代教育比较发达,产生了不少状元。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 622年第一次科考,到清朝光绪三十年 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山西先后出现了25位状元,其中唐朝5人,宋朝4人,辽朝1人,金朝14人,元朝1人。
这就是说,从明朝以后山西就不产生状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