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国维的最后使命 他与邬思道相比谁更聪慧
佟国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有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聪明与更聪明,所不同的是身处位置不一样,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不一样。
所以聪明与否,权谋手段,不过都是策略罢了,要装傻时,聪明反而是祸害。
佟国维与邬思道相比,不只是一个是真实历史人物,一个是小说影视虚构人物;而且还在于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一个最终目标是为保佟佳氏避免君子之泽,三世而斩,为家族命运夙夜忧叹,一个是为了大清抚保改革之君上位,为康乾盛世承上启下之关键。
说白了佟国维主要戏份是在谋身,而邬思道主要戏份却是在谋国。
佟国维是康熙的娘家人,不单是康熙的舅舅还是老丈人,一生殊荣除了功勋,更多的是因为身份。
而前车之鉴,赫舍里家族 索尼、索额图、瓜尔佳家族 鳌拜、纳剌氏家族 纳兰明珠,在康熙帝位越来越稳固的过程中,被连根拔起。
这些作为有佟半朝之称的佟国维不得不去考虑如何安全着陆问题。
一方面自己要安全着陆;另一方面家族要继续保持长盛不衰。
这才是佟国维的最终使命。
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雍正王朝》全剧唯一同时阳谋和阴谋一起操作的正是佟国维。
自己烧胤禩的热灶,不断打压隆科多,让小多子去烧胤祥的冷灶,这绝不是简单的两头下注,因为这只是计划的三分之一。
因为自己烧胤禩的热灶,联名保举胤禩,实际上就是通过自己的影响,来捧杀胤禩。
而捧杀胤禩的最终目标,实际上是让自己安全着陆,月盈则亏,自己虽然号称佟半朝,可是已近退休年纪,而自己一旦退下来,则什么都不是了。
但由此为契机,换来和康熙的交易,实际上也就是变相双重押宝隆科多。
这才是佟国维真正的用意。
所以这个过程中,单纯从剧情表面来看,佟国维是在公议太子人选的时候,对康熙的不理解以及愤而要求康熙给予解释,都是不智的表现。
但这恰恰是佟国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故意的装傻行为罢了。
而邬思道他一心谋国,其实当他被胤禛请来做西席的时候,他就已经目标明确了。
所以他的一切努力,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为了胤禛上位。
而当时胤礽还是太子,邬思道在雍王府见到胤禛的当晚,就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为胤禛是否接追比户部欠款的差事出谋划策了。
所以实际这个过程中,邬思道不过是契合了康熙内心真实想法,是对康熙帝王心术的一个无缝对接的解读。
万事自然不会一帆风顺,在公议太子人选的时候,康熙一开始就考虑到复立胤礽了么?显然不是。
康熙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引蛇出洞,在八大山庄事件中,康熙在张廷玉的提醒下,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复杂程度。
而最终只有复立胤礽,才能终结此事,才能将事情合理化,并且掩护康熙心目中真正人选。
其实猜到这个结果的光是邬思道吗?至少张廷玉也早就料到这个结果了。
因此佟国维会傻到什么都不知道吗?目的不同罢了。
仍然胤禛为什么在一开始不理解的情况下,迅速采纳了邬思道的意见呢?到后来胤禵为什么要拼出一条命跟康熙讨要个不选择胤禩的说法?这究竟是帮胤禩,还是在害胤禩?这说明在剧中,聪明人一抓一大把,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罢了。
若论谋身,邬思道其实比佟国维还是差一截的。
邬思道最大的失策,其实就是二废胤礽的过程中,背着胤禛,让坎儿把胤礽写给任伯安的信故意给了胤禩的胡管家。
此举实际上邬思道把自己由胤禛幕僚的身份变成了胤禛白手套的身份,这也就注定了他结局的凶险。
所以尽管邬思道在胤禛即位成功后,费劲心思金蝉脱壳,但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而邬思道永远立于危墙之下,所以要不停地挪地方,以防不测。
谋身如此,不及佟国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