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也能成皇后?清朝历史中不可小瞧的内务府包衣,到底是什么?
于正新剧《延禧攻略》暑期热播,累积播放次数已达70多亿,收获好评无数。剧情的发展牵动人心,令人欲罢不能;莫迪兰色调加上严谨的构图,令每一帧画面都赏心悦目。网友们不仅纷纷惊叹:原来于正也是能拍出好电视剧的,《延禧攻略》真可谓是于正的翻身之作了。
然而说起宫斗,似乎各宫娘娘都比不上一等公爵夫人尔晴,她不仅在身体上摧残青莲,而且一番“诛心”的话更气的富察皇后自尽。剧中的尔晴恨的观众咬牙切齿,而造成尔晴这种扭曲性格的原因,则在于她内务府包衣的出身,她处心积虑的想攀龙附凤,摆脱包衣出生。
尔晴勾引皇上不成,最终设计嫁给了傅恒,但是富察家是镶黄旗贵族,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乾隆皇帝必须给尔晴家族“抬旗”才能促成这段婚事,“抬旗”令尔晴家族摆脱了包衣的身份,终归也算是如愿以偿。
那么,《延禧攻略》中常常出现的包衣,又是个什么概念呢?
包衣在清人入关前就已存在,包衣来源复杂,满汉蒙人皆有,主要就是伺候满人贵族。清人入关以后,建立八旗制度,包衣即与八旗贵族建立了一种人身附属关系,世代相袭。
八旗中的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领,上三旗的包衣则有内务府总管。包衣是可以正常参加科举,博取功名利禄的,像正史中的曹雪芹便是包衣出身。《延禧攻略》中尔晴的祖父则是包衣出身的刑部尚书。
有时候,满洲贵族已经很落魄,而旗中的包衣却已高官显赫,但是他们看到这些满洲贵族还是要行礼恭拜,显示出一副奴才样,体现出一种人身附属关系,这也正是尔晴想急于摆脱的。
要想摆脱世代相袭的包衣身份,可以在前朝建功立业,可那样很难,最简单的捷径就是成为皇帝宠爱的女人。依照惯例,内务府每年在上三旗包衣女子中进行选秀,择优入宫当差。
《延禧攻略》中的高贵妃,父亲是正一品大学士高斌,因为是包衣世家,小小年纪,却没有在家做大小姐被人伺候的命,必须得入宫伺候主子。
她进宫后被被雍正赐给了弘历做使女,后来破格做了弘历的侧福晋,弘历登基成为乾隆帝后,将高家抬旗入镶黄旗,高氏也册封为贵妃。高氏在去世前不久被晋封皇贵妃,一生无子嗣,死后与乾隆合葬裕陵,可谓恩宠极致。
《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即正史中的魏佳氏,正黄旗满洲包衣出身,入宫后在富察皇后身边伺候,后被皇帝宠幸,初册封贵人,没多久便晋封为嫔,此后一路开挂至皇贵妃,生四子两女,皇十五字即嘉庆帝。死后被乾隆追封为皇后,同葬裕陵。一个宫女,能够活得如此精彩,也是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