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党项族将领李显忠生平 李显忠结局 李显忠子女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是辛弃疾的《鹧鸪天》,描写了自己当年金戈铁马的抗金生涯,历史上却真有一位武将出身的奇男子,放弃金人赏赐的荣华富贵,放弃西夏的高官显爵,千里万里,如同迷途的孩子,追寻母亲的足迹,他最终成为南宋一代名将,为南宋出生入死,建立了显赫功勋,他就是李显忠。李显忠是南宋高宗皇帝赐给他的名字,他原名李世辅(1ll0—1176),字君锡。其实,这个李姓也是大唐皇帝赐给他的先祖的,他的家族“世为苏尾九族都巡检使”,在有宋一代,他属于不折不扣的党项族,与屡屡为害中原的西夏党项人是同根同种,但是,他却是大宋的子民,他热爱大宋,如同儿子热爱母亲,大宋也器重他,如同慈母关怀爱子,在风云激荡的北宋末年,在天翻地覆的家国巨变中,他一刀在手,独擒敌酋, 固守城池,敌尸如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精忠报国,没有写在他的背上,但却写在了他的心里。
与包容四海的大唐相比,有宋一代看重胡汉之别,但宋朝却是中国历史上最理性的朝代,代表了一种成熟而温暖的文明。同为大宋子民,朝廷向汉人征收五毛钱的税收,决不向胡人征收六毛钱。如果说激情澎湃的大唐提供了边塞立功的机会,温和内敛的大宋则提供了一种平等的国民待遇,就算他们不喜欢国内的异族,也很少找碴跟异族过不去。平和安逸的环境,文明宽厚的人民,同化了世界上最顽固的犹太人,在中国经商的外国商人甚至娶到了宋朝的宗室女儿,而这算不上是什么“和亲”。李显忠的祖母折氏,来自五代以来一直活跃在西北的折氏家族,折氏将领以藩镇的形式拱卫大宋的西北边陲,折氏家族却是不折不扣的党项族,多年以来,折氏忠于大宋,大宋厚待折氏,每遇天灾人祸,只要他们向朝廷伸手,有求必应,绝对听不到“饿死拉到”的调侃。
历史上著名的大将杨业(出身弘农杨氏)的妻子折氏就来自这个家族。杨业的孙子杨文广,其妻慕容氏却是鲜卑慕容的后裔,今人顶礼膜拜的英雄烈士,戏曲中讴歌赞扬的忠臣孝子,却浑身都是胡人血统,对于信奉血统论的国人来说,无疑是个幽默的讽刺。小说中经常提起的呼延赞,他的远祖就是古代匈奴的贵种,是汉朝死对头的后裔,在宋朝依然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将军。宋朝虽然怯弱,但决不小气,宋朝宣扬华夷之别,但决不形而上学。作为一名骠悍绝伦的武将,李显忠肯为游牧民族的金人效力,或者为游牧民族的西夏人效力,都会有显赫异常的功名,但他从无二心,不要荣华富贵,一心一意地投奔南渡的大宋朝廷,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如此坚定?是什么样的意志让他如此顽强?如同几百年后的国姓爷郑成功(此人有一半的日本血统),在百战之后攻下荷兰人据守的台湾岛,曾含泪说道,“精忠报国,我算是做到了”,青史铁笔,让人酸楚不已。
李显忠是绥德军青涧人,出身著名的武将世家。曾有歌谣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瓦窑堡的石板清涧的炭,这片水土孕育的李显忠,很自然地成为身材魁梧、英武出众的男人了。“初,其母当产,数日不能免”,有一位高僧路过李家,说出一番奇异之言,“所孕乃奇男子,当以剑、矢置母旁,即生。”公元1110年,李显忠诞生在这个平安富足的年代,在簪缨世家的庇护下,渡过了幸福安逸的童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延安,宋室南渡。李显忠的父亲李永奇,被迫接受了金人的任命,但是他始终心向大宋,再三叮嘱17岁的儿子,“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事成,我亦不朽矣。”年轻的勇士满怀壮志,准备绑架金国大头目,向南渡的大宋朝廷献礼。“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不幸舟船延误,追兵又多,一直无法脱困。李显忠只好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李显忠放了金人大头目,赶紧通知父亲和家人出城逃难。大雪纷飞,老幼相扶,金国骑兵迅速追了上来,李氏家族有二百人余人不幸遇难,白雪染成了红色,李显忠和部下26人奋力逃脱,而他的父母妻子都死于金人的屠刀,“是日,天昏大雪,延安人闻之皆泣下”,南归无路,道路封锁,李显忠不得不投奔了党项人的西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