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臣东林党首脑杨涟生平 杨涟结局 杨涟子女
杨涟(1572~1625),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累官至左副都御史,东林党人。他忠耿赤诚、直言敢谏,曾与左光斗等反对李选侍、拥立明熹宗,后又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使权奸震恐。他虽然最终被阉党所害,但他的身上迸射出了一个忧国嫉邪者的璀璨光辉;而这样的人竟含冤屈死,也可见得明王朝气数已尽。
后起之秀 力保太子
杨涟的青年时代正是东林党方兴未艾的时期。他对东林党的创始人顾宪成等人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势、敢于訾议朝政的气节非常敬佩。每遇东林讲会,杨涟总会千方百计赶到无锡,与东林诸君探讨性理之学,共商治国之道。杨涟与东林党人彼此志同道合,逐渐成为东林党的后起之秀。
万历三十五年(1607),杨涟考中进士,被授任常熟县的知县。为真实地了解当地民情,他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戴。后因在铨选清官考核中名列第一,升为户科给事中,不久又改为兵科给事中。
杨涟为人光明磊落,不肯巴结权贵。当时神宗朱翊钧已多年不见朝臣,郑贵妃为了立其子朱常洵为太子,与外朝的官吏多有勾结,专断后宫,离间神宗与太子朱常洛的骨肉之情,居心叵测。杨涟识破了郑贵妃的阴谋,深深为太子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在他看来,太子是一国之本,“国本”动则天下乱。因此他把稳定太子的地位与爱国忠君联系在一起,坚决支持太子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久病不愈,不吃东西已有半月之久,按礼应该召太子朱常洛到御榻前侍奉药膳。但由于郑贵妃从中作梗,太子竟不得与其父相见。杨涟一面暗中遣人晓谕东宫伴读王安,要他叫太子力争去侍奉皇上,亲口尝皇上喝的药,仔细看皇上吃的饭,而且要早去晚归,事见《明史·杨涟传》:“涟、光斗遣人语东宫伴读王安:‘帝疾甚,不召太子,非帝。当力请入侍,尝药视膳,薄暮始还。’”争取接近神宗的机会,防止郑贵妃假传圣旨,惑乱朝政。同时,杨涟又联合御史左光斗,敦促大学士方从哲率百官赴乾清宫问安,以显示朝臣的力量。方从哲害怕郑贵妃迁怒于己,便百般推诿,说:“皇上忌讳说病的事情。即使我们去问安,左右也不敢传。”杨涟说:“宋朝时,文潞公文潞公即宋人文彦博。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圣进士。曾封潞国公,位至宰相、太师。有《文潞公集》传世。问宋仁宗的病情如何,内侍不肯说。潞公大为生气,说:‘皇上的起居情况,你们这些人不让宰相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动机?赶快去中书省领罪!’于是文潞公一日三问,既不见皇上,也不要皇上知道,只是要让后宫这些人知道有他这样的大臣在,任何事情都可以处理。”事及语见《明史·杨涟列传》:“涟曰:‘昔文潞公问宋仁宗疾,内侍不肯言。潞公曰:“天子起居,汝曹不令宰相知,将毋有他志,速下中书行法。”公诚日三问,不必见,亦不必上知,第令宫中知廷臣在,事自济。公更当宿阁中。’”说完,便要方从哲率百僚一日三问,一心要让宫中宵小知道有廷臣在,有所忌惮。方从哲不便再推,只好照办。
神宗去世后,苦熬了近40年的太子朱常洛终于登上了帝位,是为明光宗。然而,这位多灾多难的皇帝登基后四天,便一病不起。当时宫中纷纷传言,说光宗之病是因为郑贵妃进美女八人致使身体亏损;又唆使中官崔文升进泻药,使病情加重。此时,郑贵妃住在乾清宫,与光宗的宠妃李选侍(西李)相勾结。郑贵妃让皇上立李选侍为皇后,而李选侍又让皇上立郑贵妃为皇太后。许多王公大臣纷纷担心,郑、李二人交往甚密,一定包藏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