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出现外戚干政原因是否是因为幼主登基造成
什么是外戚干政?外戚干政,是指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君主的母族、妻族通过和统治者的亲密关系,利用为母为妻的身份干预朝政,提拔娘家亲戚,把持朝政的现象,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实例,特别发生于皇帝幼下或者无能的情况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戚干政是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层权力扩散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东南亚特别是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非常普遍,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社会习性影响的,因为在亚洲国家,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即使到了成年也一样很亲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要比西方国家亲密,这也是外戚干政产生的根本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以重孝尊老为传统美德,做为封建统治者更应该做好榜样,因此,即使生在帝王之家,也必须要有这种美德。
外戚干政产生的另一个必备条件就是,统治君主年幼或者无能,导致大权旁落,这在中国西汉、东汉特别明显,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外戚干政主要就发生在汉朝,西汉自汉武帝以后,外戚干政成为了汉朝的特色,一直流传到东汉末年,外戚干政能持续这么长时间,也与西汉、东汉君主多以幼小年纪被立有关,因为年纪幼小,就有母亲、祖母摄政、外戚干政的机会,而且外戚干政多是皇帝的母家亲戚,相比妻族干政,在古代还是比较少见的。
因为外戚干政,容易发生朝代更迭的危险,后世的统治者大多意识到了外戚干政的危害,尽管有所措施压制,但是如果出现特定的局面,比如像汉代那样的还是很容易发生外戚干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