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诸侯国之陈国历史介绍 陈国历史简介
陈,中国
历史
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本妫(汉语拼音 guī 读如“归”)姓,妫姓出自姬姓,黄帝后代。
帝舜是帝颛顼的后代,娶帝尧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妫满娶周武王长女太姬,公元前1045年受封于陈,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称陈氏,遂为陈满,生于殷纣王九年十月十五日(公元前1067年),在位60年,薨于公元前986年正月十五日,谥胡公,王莽称帝时追封为陈胡王。
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
春秋早期,陈桓公有宠于王,郑庄公小霸中原,不敬王室,陈国还参加宋、蔡、卫等国的伐郑,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陈桓公死后,陈国内乱,陈宣公时才趋于平稳。这时期,齐国称霸,陈国多次参加齐桓公主持的诸侯会盟。陈与齐、鲁强国关系和谐。齐桓公之后,楚国加快北上争霸的步伐。前637年楚伐陈国,陈被迫依从强楚。后曾跟随楚国围宋、攻晋。城濮之战后,晋国兴盛,楚国受挫,陈国又依附于晋。陈国夹在晋、楚之间艰难的生存,时常遭受侵犯。陈国历经三次内乱和亡国之祸,国势日趋衰败。前599年,因为陈灵公与同宗公孙夏御叔之妻夏姬通奸,且侮辱夏姬之子夏征舒,夏征舒发动叛乱,杀掉陈灵公,自立为陈侯,楚庄王遂出征陈国,杀夏征舒,立公子午为陈君。前534年,陈国因争立而内乱,楚灵王使公子弃疾灭陈为县。前529年,楚平王夺得王位后,为笼络人心,再次使陈复国。前478年,依附于吴的陈国,在楚国公孙朝率领的楚师攻伐下,前478年终于亡国,共568年。 [注:陈宣公---公子少西(字子夏)---公孙御叔---夏征舒(字子南,又称夏南)]
陈国,妫姓。开国君主为舜的后代妫满,又称胡公满。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并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因此又称陈胡公。
陈国的疆域在郑、宋、齐、楚等大国之间,陈国虽为西周王朝的十二诸侯之一,常参与“五霸”主持的会盟,但却是一个弱国。
春秋时期的周桓王四年(公元前716年),陈国曾与宋、蔡两国联合攻郑国,却反遭到郑国的大举入侵,搞得要请求别国来救。
春秋后期,楚国势力逐渐强大,并进入中原,陈国即长期成为楚国的附庸,勉强维持政权。公元前599年,陈国大夫夏征舒杀陈灵公自立。第二年,楚国以讨伐夏征舒为名,灭了陈国,将陈国划为楚国的一个县,后又恢复陈国。楚国立陈灵公之子妫午(陈成公)为陈国君。
公元前534年,楚国再次灭了陈国,但不久之后楚国内乱,楚平王芈居杀其兄芈围自立,陈公室与蔡侯等因助楚平王有功,五年后,楚平王恢复了陈国的诸侯国地位。
公元前479年,陈国终于被楚国所灭,在原陈国之地建立了陈县,后改为楚国的别都。
陈国自妫满于公元前1045年开国,至公元前479年亡国,共传二十四王,历五百六十六年。
陈国的地位
陈国是当时的公侯级大国
西周初所封诸侯国面积有大有小,国君爵位也有高有低。按历史记载,其时的爵位分五级,有公、侯、伯、子、男,但所封各国君主统称诸侯。五级之下,又有第六级的附属国,它们的土地面积更小些,一般隶属于邻近较大的封国。
陈国公主墓
陈胡公被封的爵位,据台湾著名文史学家柏杨著《中国人史纲》记载,为第一级公国。也有说是侯爵的,但即使是侯爵,其版图也和公国一样。
西周至春秋之际存有十二个有影响的诸侯国,即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这十二个诸侯国大多为公元前十一世纪所封。陈国被封的时间,按《礼记·乐记》所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封帝舜之后于陈。”武王克商为公元前1046年,陈当为西周之初最早所封之国。而被誉为“第一功臣”的姜尚被封齐国,及武王同母兄弟周公被封鲁国都在其后;郑国则晚至西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才获封爵;秦、楚两国,其国君爵位也相当低微,楚国君的爵位仅是第四级的子爵,而秦国君在西周之初还未得爵位,仅为附属国,直到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秦庄公才被封为公爵。春秋中后期发展起来并兴盛一时的吴、越,在当时根本没机会受封。由此可见陈国在当时地位之高。
陈国的历史渊源
陈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列国的重要国家之一。其统治区域主要在豫东周口一带,存国时间近千年。现将陈国的历史渊源做一简单考证和介绍。
陈乃原始部落的名称,最早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郧”。放郧即帝尧陶唐氏,帝喾是黄帝曾孙。陈部落是黄帝时代大的原始部落之一。与黄帝的姬姓部落互相联姻,是构成黄帝部族两大支系之一。黄帝族起于姬水,即今陕甘之交的岐山一带,陈部落的起源也当在附近。陈部落跟随黄帝部落四处征战,最后统一了黄河流域。陈部落也随着黄帝族东迁于中原肥沃的平原,最后落脚于东夷族属的太昊部落旧地宛丘(即今淮阳)。陈部落东迁后,由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生活。夏商时期,陈部落一直在豫东一带活动,也曾建立小的国家,分别臣属于夏、商。商代晚期,周武王灭商前夕,派大军攻取商纣王的两个属国-靡、陈。周武王的军队集中于陈,打败商纣王的属国军队,夺取了陈地,切断了商朝同淮河流域赢、偃姓诸国的援军,为灭商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国建立的两种说法
妫姓陈国的建立,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商汤封虞遂于陈,如《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是也。”一种说是虞思之后遏父之子妫满,《史记》、《左传》均主此说。但据周武王灭商前曾在陈集会,这陈当系商汤所封有虞氏帝舜之后一虞遂于此,而虞遂的一支嫡裔则封于遂国,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北,后为齐所灭。另一支裔则封于陈,因亲商,被周武王所灭。而虞遂的一支裔孙遏父,因他曾投靠周国,担任陶正之官。帝舜是上古时著名的制陶专家,他的子孙也继承这种技术,擅长于制陶,正因遏父给周国立下了大功,周武王便将长女大姬嫁给遏父之子妫满。周武王便另封妫满于陈,以奉舜帝之祀。所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之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侯。”妫满即陈胡公,是西周所封陈国的第一代国君。
正因陈胡公封于陈,与原来的陈部落关系密切,故也自认为是黄帝之后。今陈胡公墓在淮阳县柳湖旁,城壕水注啮其址,见有铁锢之,俗称铁墓。陈本侯爵,此称为公,乃春秋通例。
陈都宛丘在今淮阳县东三里,城为方形,周九里十三丈,高二丈四尺,四门,门皆三重,绕城有土筑外郭一道,即护城堤,高丈许以防水患。《路史·国名纪丁》、《元丰九域州》记载是陈胡公所筑。以后为郑子产修筑,楚惠王又再修建,城临蔡水,周围三十里,汉后修。东汉章和二年为陈国,北魏为陈郡,隋为陈州。
《诗经》所载的宛丘,即今平粮台,也叫贮粮台。《淮阳县志》说:“俗呼粮冢,高二丈,大一顷,有四门,林木郁然。在城东八里。”
宛丘“城东北三十里犹有牺城”,为伏羲氏、神农氏所都。城西北三里许有太昊陵,即伏羲墓,周五顷余,俗呼人主坟。墓周产蓍草,高至数尺,前有石碑,刊“太昊伏羲墓”。墓临蔡水,唐太宗颁诏“禁民刍牧”,宋太祖诏立陵庙。原占地八百七十五亩。太昊陵高二十米,周长一百五十米,陵前有八卦台。城内发现春秋时代的陶片和筒瓦、板瓦及古城墙分土层,都可证明陈城起源于春秋之前,为陈国始筑无疑。
陈国灭亡
内乱终亡国陈姓出分支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为陈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陈胡公及陈国早期几位君主政治修明,在整个西周时期,陈国国力都比较强盛,为西周十二大诸侯国之一。陈国在西周时期共传十君:胡公卒,其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其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其子孝公突立;孝公卒,其子慎公圉戎立;慎公卒,其子幽公宁立;幽公卒,其子矨公孝立;矨公卒,其子武公灵立;武公卒,其子夷公说立;夷公卒,其弟平公燮立。陈平公七年时,周朝东迁,开始进入东周时代,诸侯“礼乐崩坏”,天下开始大乱,周室变成了空壳,陈国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也由是进入多难之秋。
春秋之时,楚、晋、齐交争于中原,日渐衰弱的陈国恰好处在战争之域,整日被战争的硝烟所笼罩,又加上国内多次发生争夺君位的内乱和残杀,政治开始腐败,国力不振,结果自然只有一个——走向覆亡。
陈平公死后,他的儿子文公圉被立为国君。文公娶蔡女,生子佗。文公死后,长子鲍立,是为陈桓公。公元前719年,宋、陈、蔡、卫四国联军伐郑,到公元前 707年,伐郑的联军取得了胜利,但处于胜利中的陈国并没有享受到太平日子,因为胜利后陈桓公去世了,由此,国内爆发了一场争夺君位的内讧。桓公鲍的异母弟佗,其母为蔡女,蔡人为支持佗,杀死桓公太子免,立佗,是为厉公。陈国从此大乱不已,国人分散。厉公生子完,陈完即是田敬仲,是陈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陈厉公也娶蔡国女子为妻,而蔡女与蔡人淫乱,厉公也多次到蔡国奔淫。原来陈桓公的太子免有三个弟弟,老大叫跃,老二叫林,老三叫杵臼。三兄弟联合蔡人杀死厉公,为其兄复仇。厉公死后,跃、林、杵臼相继即位,为利公、庄公、宣公。
陈宣公的女儿嫁与周惠王为王后。宣公的宠妃生子款,深得宠爱,宣公欲立款为国君,就杀死了自己亲生的太子御寇。这是陈国的第二次内乱。厉公之子陈完与御寇关系很好,陈完害怕祸及于己,被迫出逃到齐国,改姓为田,并因祸得福,在齐国发展壮大,到战国时篡夺了姜姓齐国的君位,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齐桓公称霸诸侯时,陈国被迫跟在齐国后面攻打楚国。不成想,楚国不但没被打败,势力还日渐强大,陈国只得又臣服于楚,跟在楚国屁股后面转。但这次又站错了立场,晋国又称霸了,陈国又加入到晋的联盟中。到后来,晋楚相争,陈国处于两大强国的夹缝当中,“朝晋暮楚”,惶惶奔波于楚、晋之间,以求生存。恰在这个时候,陈国又发生了第三次内乱。
陈国有一个寡妇,是陈大夫夏御叔之妻,叫夏姬,风流美貌。陈灵公和大夫孔宁、仪行父三人与夏姬私通,经常跑到城外株林与夏氏淫乐,甚至在朝堂上拿着夏姬的内衣相互取笑。大夫泄冶劝谏说:“你们君臣淫乱,人们就会仿效的。”为这一句话,三人便把忠臣泄冶杀了。有一次,三人在夏家饮酒寻欢,嬉戏间,互笑夏姬之子夏徵舒像对方,此话被夏徵舒听见。夏徵舒不忍其辱,起了杀机,灵公出门时,被徵舒一箭射死,孔宁、仪行父二人匆忙逃往楚国,灵公的太子午也逃往晋国。于是夏徵舒自立为陈侯,并参加了楚、郑的盟会。当时楚庄王正称霸,趁此机会,以平定陈国内乱为借口,出兵攻入陈国,将夏徵舒车裂于陈都城的栗门,灭掉陈国,把陈国变为楚国的一个县。
楚灭陈后,楚庄王回到楚国郢都,大臣们都来祝贺,一些属国及许多小部族也都争先恐后地前来进贡道喜。楚国大夫申叔时则无一句道喜之话,楚庄王责问他:“为其何?”申叔时说:“有一人牵头牛,从别家的田里走过,踩坏了庄稼,田主人就把那头牛夺去了。请问大王,此案该如何处理?”庄王说:“牵牛踩坏了别人的庄稼当然不对,可是为此将牛夺去,不是更不对吗?”申叔时说:“大王说得极是,而今大王平了陈国的内乱,处死了杀人者,又把陈国收入楚国的版图,这与‘踩田牵牛’有何区别?以后又如何取信天下?”此即申叔时劝谏楚庄王不要“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之言。庄王听从了申叔时的话,召来陈国大夫辕颇问明了情况,下令从晋国将陈太子午迎回,立为陈成公,恢复了陈国。但将陈国每乡取一人迁往楚国,居住在今汉口之东,谓之“夏州”,也就是现在的夏口。此事史称“株林之乱”,《诗经·陈风》中有《株林》一诗反映。陈国君臣和百姓为之感激,归附了楚国。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申叔时“一言复陈国”。后来孔子在阅读此段历史时,也颇有感慨地说:“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陈国文化遗存
周口现辖八县二市,大部分为古陈之地。其淳厚民风和尊文重教之习俗,得益于陈国丰厚文化的浸润。目前,在周口市发现的陈国文化遗存并不是很多,现简介如下:
陈故城:位于今淮阳城关一带,《水经·曾水注》:“?沙水?又东南陈城北,故陈国也。”今淮阳城北有新蔡河,河水绕城东流向东南,入沙水。新蔡河是沙水(今统称沙颍河)支流之一,《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将沙水支流统称沙水。经实地考察,今淮阳县城即古陈城所在。白眉初《鲁豫晋三省志》载,城为方形,周九里十三丈四尺,四门,门皆三重。王应鹿《诗地理考》:“今陈州城在古陈城内西北隅,陈都在宛丘之侧。”可见陈城大于后世的陈州府城。1980年,省文物研究所对陈城进行试掘,知其始建于春秋时期,最早城墙叠压在最下层,高度在2米以上,夯土筑成,夯层0.1米左右,出土陶片以板瓦、筒瓦居多,筒瓦外饰绳纹,间饰凹弦纹。同时出土的盆、罐、时代也较早。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周长约4500米。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在县城内进行文物勘探时,在中、南部在距现地表10米左右不时发现有春秋早期遗物,如板瓦、筒瓦、建筑遗迹如夯土、房基等。
陈国墓葬:清道光六年,《淮宁县志》载:“陈胡公墓,旧州志谓在东南。”从考古发现来看,1961年12月,淮阳县东南泥河村西北角,蔡庄西的一个池塘内发现铜爵一件。次年4月,在同一地点又发现爵、觚、提梁卤、簋、戈等5件铜器和罐、尊、鬲、簋等4件陶器。其中陶鬲、陶罐的形制与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和张家坡西周墓出土的早期陶器大致相同,这批器物很可能出自西周时期陈国贵族墓。由此可推测 1973年,淮阳县城东南的固堆李出土的西周的铜盘、铜铺各1件,盘为浅腹、双耳,圈足,口饰穷曲纹,圈足饰蝉纹,盘径38.5厘米,高8厘米?盘内有铭文4行22字:“曹公媵孟姬,母盘用祈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寿用之。”铺为长方形,口外侈,有四矮足,兽首形耳,口足饰穷曲纹,腹饰蟠虺纹,长27.5厘米,宽21.5厘米,高8.5厘米,盖已佚。器内铭文字数、内容与盘铭大致相同。此盘与铺均为曹公嫁女的陪嫁器,曹国国君之女所嫁应为陈国王族,因而这里可能是陈国贵族的墓葬区。
1983年,县城东南的大连乡一带被盗春秋时期古墓数百座。文物、公安部门查抄大量春秋时期的铜带钩、青铜剑等文物。自1987年以来,文物部门通过文物勘探,从县城南关南白楼至王店镇大约十几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古墓葬群。时代从春秋早期一直延续到宋,墓葬分上下数层。文物部门配合基建发掘了春秋、战国时代墓葬十余座,皆为小型土坑墓,长在2米左右,随葬器物一般为陶器,个别有铜带钩等。应为陈国墓葬区。现该墓群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与传世文物:1975年秋,河南省商水县朱村出土一批青铜器计有鼎、簋、车马器等,其中鼎已佚,其他皆有铭文。其中“原仲簋”高28.3厘米,宽21.5厘米,通高18厘米,器身分别饰交叠式兽体卷曲纹和变体鸟兽纹。器盖内铸铭文6行28字:“唯正月初吉丁亥,原仲作论仲妫嫁媵簋,用祈眉寿万年无疆永寿用之。”据《春秋·庄公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原仲,陈大夫,死于公元前667年,为其次女作陪嫁所铸的媵器,应早于此年。这批器物无疑属于春秋初期,其造型,纹饰和风格与洛阳地区所出同类器物相同。传世陈国器物不多,见于著录的有《王仲妫簋》、《陈医鼎》等。1976年,陕西临潼县零口出土的西周《陈侯簋》1件,是陈嫁女于周王的媵器,浅腹,方座,双耳有珥,通高25厘米,口径22厘米,器身分别饰龙纹、变形兽面纹,器内有铭文3行13字:“陈侯作王妫媵簋,其万年永宝用。”
在陈国故地内,除陈城外,还发现西周、春秋、战国文化遗址60余处。
陈国王陵
陈国王陵因大多淤于今河南省淮阳县城区最下层,因此尚未发掘,有待于考古探测。陈国开国君主妫满(胡公满)墓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关外柳湖畔。
陈国世系简表
先祖世系
舜帝
帝舜之子——妫商均:商均公为帝舜践天子位前,携娥皇、女英居妫“氵内”时所生,故商均不随舜姓姚,而以住地为姓妫。商均不贤,舜之帝位不传商均而传禹。舜崩,禹践天子位,并封商均诸侯。
商均公之子——萁伯:禹称王后,封妫商均为诸侯,封地即原来的有虞国。故商均之后,也不袭妫为姓,而从封为虞姓。
萁伯之子——强:萁伯死,侯位传强子颉。
强公之子——虞颉
虞颉死,侯位传其子虞思
虞颉公之子——虞思:虞思公在位时,正值夏乱。相帝之子少康避寒浊追杀,逃入有虞,国君虞思以二女妻之,又给其方圆十里之地,让他学习治理。后又出五百精兵助其复位。虞思生子曰有龙。
虞思公之子——有龙 思死,侯位传有龙。有龙生子曰青旰。
有龙公之子——青旰 有龙死,候位传其子青旰。青旰有子曰叔仪。
青旰公之子——叔仪
叔仪之子——康仲
康仲之子——祖妫
祖妫之子——发
发公之子——妫方
妫方之子——振
振公之子——维。时当夏舛之时。
维公之子——寿固:此后的有虞国则时封时续或失
寿固之子——敖
敖公之子——胜
胜公之子——元捷
元捷之子——偃
偃公之子——姑猛
姑猛之子——公允
公允之子——蔺
蔺公之子——慎叔
慎叔之子——野
野公之子——无执
无执之子——菑
菑公之子——叔正
叔正之子——献子
献子之子——亚寿
亚寿之子——原寿
原寿之子——梦延
梦延之子——虞期思(也称阏父) 虞期思(也称阏父),商末投奔周,从事推翻商纣的活动,武王克纣后,任武王之陶正
西周时期
妫 满:舜帝后裔,公元前1045~?年待考,陈胡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东关柳湖
妫 犀:妫满之子,生卒年待考,陈申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皋:妫犀之子,生卒年待考,陈相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突:妫皋之子,生卒年待考,陈孝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圉戎:妫突之子,公元前?~前855年,陈慎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宁:妫圉戎之子 ,公元前854~前852年,陈幽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春秋时期
妫 孝:妫宁之子,公元前831~前796年,陈厘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灵:妫孝之子,公元前795~前781年,陈武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说:妫灵之子,公元前780~前778年,陈夷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燮:妫说之子,公元前777~前755年,陈平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圉:妫燮之子,公元前754~前745年,陈文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鲍:妫圉之子,公元前744~前707年,陈桓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佗:妫圉之子,公元前706~前700年,陈厉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跃:妫鲍之子,公元前700~前700年,陈利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林:妫鲍之子,公元前699~前693年,陈庄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杵臼:妫林之弟,公元前692~前648年,陈宣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款:妫杵臼之子,公元前647~前632年,陈穆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朔:妫款之子,公元前631~前614年,陈共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平国:妫说之子,公元前613~前599年,陈灵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午:妫平国之子,公元前598~前569年,陈成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弱:妫午之子,公元前568~前534年,陈哀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吴:妫弱之孙,公元前533~前506年,陈惠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柳:妫吴之子,公元前505~前502年,陈怀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
妫 越:妫柳之子,公元前501~前479年,陈缗公,葬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