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官制介绍 BC202-AD8
西汉仿秦制,皇帝之下,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或称相国,丞相一人或两人(左右丞相);次于丞相的有太尉与御史大夫,分掌军政与监察。后丞相又改称大司徒,太尉又称大司马,御史又改称大司空,合称三公,三公之上有上公(太师、太傅、太保),为荣誉职,不常置。三公之下,分设九卿,总管庶政,又有九卿以外的列卿宫官,与将军尚书台,兹列表如下:
类别 官名 秩禄 职守 备考
初置 后更易
上
公 太师 万石 西汉未平帝元始元年一度置
太傅 万石 初置后罢,哀帝时复置
太保 万石 西汉未平帝元始元年一度置
三
公 丞相 司徒 万石 天子辅贰总理庶政 西汉哀帝后丞相更名司徒
太尉 司马 万石 全国军政 汉武帝时初置大司马之号冠将军之上
御史大夫 司空 万石 中央监察 成帝时更为大司空其后司空御史常更迭置之
九
卿 太常 中二千石 礼仪祭祀 秦之奉常,景帝更名太常
郎 中 令 光 禄 勋 中二千石 宫殿门宿卫 秦之郎中令,武帝更名光禄勋
卫尉 中二千石 宫门卫屯兵 秦之卫尉,景帝时更为中大夫令,旋复旧。
太仆 中二千石 舆马 秦之太仆
廷尉 中二千石 刑狱 秦之廷尉,景帝更为大埋武帝复廷尉哀帝称大理
大 鸿 胪 中二千石 宾客朝觐与归义蛮夷 秦之典客,景帝更名太行令武帝复为大鸿胪
宗正 中二千石 王族亲属之事 秦之宗正,平帝更名宗伯
大 司 农 中二千石 钱谷与财政 秦之治粟内史,景帝更名大农令武帝更名大司农
少府 中二千石 山泽租税与宫中供奉 秦之少府
列
卿
与
宫
官 中尉 执 金 吾 二 千 石 循徼京师主领北军 秦之中尉,武帝更名执金吾
将作少府 将作大匠 二 千 石 治宫室 秦之将作少府,景帝更名将作大匠
水衡都尉 二 千 石 上林院 汉武帝时初置
将行 大 长 秋 二 千 石 皇后宫中事 秦之将行,景帝更名大长秋,以中官充之
太子太傅 太子少傅 二 千 石 辅导太子 古有之官
将
军 大 将 军 万石 诸将军皆掌征划 自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霍去病为票骑将军
票骑将军 万石
车骑将军 万石
卫 将 军 万石
前后将军 万石
左右将军 万石
尚
书
台 尚 书 令 千石 主领尚书 尚书原属少府,自汉武帝后尚书之权渐重
尚书仆射 六 百 石 佐尚书令
六曹尚书 六 百 石 分主各曹文书
丞郎 四 百 石 分司庶务
令史 二 百 石
说明:
1、皇帝名位制度,诸如年号、谥号庙号及宫殿、陵寝制度。开国皇帝称“祖”,其后称“宗”。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2、最高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
(1)三公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掌政务、军政和监察。
①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高祖时设丞相一人,后改称相国。孝惠吕后时设左、右丞相。至成、哀之际,丞相改称大司徒。
②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中央设太尉,郡县有郡尉、县尉。太尉只有领兵权而无发兵权其职实为皇帝军事参谋。西汉不设太尉时,常由丞相兼掌军事。汉武帝后以大司马代太尉职并常加大将军。成帝时太尉改称大司马。
③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是集行政、秘书、监察于一身的政府高级官员。
(2)九卿是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机构。习惯称九卿,其实有十二卿。汉代政府机构与官名一致,如“廷尉”既是司法机构的名称,也是司法官员的官称。诸卿分掌皇室、国家各类行政事务。
①太常——为诸卿之首,掌国家宗教祭礼及礼仪、文化教育。
②宗正——常管皇族事务。此职均由刘氏宗室成员担任。
③光禄勋、卫尉和执金吾——负责常管宫城内外和京师的禁卫事务。光禄勋——秦及汉初名郎中令,武帝时改称光禄勋。属官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等大夫官;有议郎、中郎、郎中等郎官和谒者;以及期门、羽林等禁卫武士。卫尉掌皇宫宿卫警戒,负责宫中分常南军,属官有公车司马、各屯卫候司马和卫士等。执金吾——汉初称中尉,武帝时改称执金吾,负责宫外,分常北军。
④太仆和将作大匠——负责掌管宫延车马和土木建筑工程。太仆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车府等丞。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等丞。
⑤廷尉——掌管刑狱,是政府最高司法机构长官。其属官有廷尉正、监、廷平、掾史等。
⑥大鸿胪——秦名典客,景帝时改名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是掌诸王列侯与边地少数部族封拜、朝聘、宴飨、郊迎的官员,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
⑦大司农和少府——负责和掌管国家和皇室财经事务。大司农属官有大农丞、大司农部丞、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等。少府是皇室私府,专掌皇室钱财、皇家所需物品供应及各项宫廷事务。
⑧大长秋——掌宣达太后、皇后旨意与管理后宫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