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孙嘉淦任直隶总督时为民平反冤案被誉为神探
清朝名臣孙嘉淦(1683年——1753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人,历事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朝,居官期间以直言敢谏、清正廉洁、心系百姓而著称,堪称“治世能臣”。孙嘉淦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十分关心当地百姓的疾苦,并利用在刑部做官多年积累的断案经验,为不少蒙冤入狱的人平反昭雪,堪称“神探”。
因冤枉而入狱、面临死刑,但最终却被孙嘉淦救助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个名叫焦韬的百姓很具有代表性。焦韬本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但却被仇家诬告为“邪教首领”。“民焦韬被诬坐邪教,”经过严刑拷打,焦韬屈打成招,“株连者数百人,”依律应被判处凌迟。按照惯例,这么重大的案子必须要由总督检查,孙嘉淦看到这个案子,从中发现了破绽,“嘉淦白其枉。”焦韬和被株连的几百人也因此得以活命。
孙嘉淦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件,最具传奇色彩的事件,是替“杀人犯”纪怀让昭雪。纪怀让是晋州一位普通的村民,“民纪怀让食料豆汁染衣,”结果衣服就变成了红色。恰好这时候有个杀人案,“会村有贼杀人,侦者以为血,”就将纪怀让带去审问。“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就这样纪怀让也被屈打成招,“诬服。”但是“正定知府陈浩廉得冤状”,感觉有异样就告诉了孙嘉淦,“嘉淦亲鞫,雪怀让。”
孙嘉淦在直隶总督任上做了4个年头,直到乾隆六年(1741年)八月才卸任,期间心系百姓、屡施善政,做出了不少的好事。乾隆四年(1739年)“命兼管直隶河工,嘉淦议治永定河。”“初至官,即请于金门闸上下多建草坝,使河流渐复故道。”“自中亭、玉带达天津归海。得旨,偕总河顾琮悉心经理。”乾隆五年(1740年)九月“疏言:‘直隶经流之大者,永定、子牙、南运、北运四河,与东西两淀。治永定河,拟于叶淀之东疏引河,由西沽北入海;治子牙河,拟濬新河,引上游诸水入淀,开旧河东堤,使渐由西沽南入海;治北运河,两岸去沙裁直,濬减河,培堤岸;治南运河,两岸筑遥堤,濬河使行正溜,安陵镇建闸,濬减河三十馀里,入老河口达于海;治西淀,拟开白沟河故道以入中亭,九桥南别疏一河,并濬青门河别派分流,下游已畅达,复将金门闸西引河改由东道,于苑家口叠道建木桥五,使沥水通行;治东淀,拟濬上游三岔河令宽深,杨家河、卞家河洼诸处疏引河,并行而东会于西沽,庶使四河顺轨,两淀畅泄。’又引永定河改归故道,各工俱全,上嘉之。”恰逢江南河道总督高斌进京,路过直隶,高宗就命令二人一起“议河务。”经过一番整治,河道变得畅通,加固了保定的堤防,也提高了抗洪能力。
乾隆六年(1741年)八月孙嘉淦调任湖广总督后十余年间,孙嘉淦历任湖广总督、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署理翰林院掌院学士、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务,终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二月去世,享年71岁,谥号为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