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婚姻不是为了求富贵,而是求这五个字
(山哥聊情感,图片来自网络)
01
马克思曾经说过,要想美好地度过一生,就只有两个人结合,因为半个球是无法滚动的,所以每个成年人的重要任务,就是找到和自己相配的一半。
婚姻,永远是两个人的合奏曲,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所有幸福而长久的婚姻,都需要两个人相互去成全,共同去努力。
对于婚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有的人觉得婚姻是幸福的港湾,而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婚姻是一座地狱。
包括像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他和自己的老伴杨绛先生,两个人那么幸福和恩爱,都一致认为婚姻不过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婚姻就是这样的,也常常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觉得幸福,而有的人却感觉痛苦,其实婚姻全赖自己的选择和经营,也需要靠幸运的成分来支撑。
婚姻对现代人来说,不意味着是必需品,它只是人生的一个选择项。你想过怎样的生活,婚还是不婚,都是你的自由,只是,你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不过,婚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还是一个人的最终归宿,它是围城也好,是监狱也罢,有时没有总比有要好。
一个人只有生活在婚姻当中,在婚姻的庇护下,那颗漂泊的心才会感到踏实,不然总会觉得在孤独的流浪。
婚姻说到底,其实还是为自己找个伴,人毕竟不是喜欢独居的野兽,总要找个能陪自己说话的人,一起去消磨时光,一起去抵御人生的风雨和孤独。
02
台湾著名已故学者曾仕强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在一次演讲中特别强调:
我们对婚姻有一个核心价值观,但现在很多人几乎都忘光光了,那就是:不求富不求贵,但求相惜到白头!
如果将其归纳成一句话的话,就叫“少年夫妻老来伴”,一个人的少年是很短的,找对象也不是找现在,而是找以后。
曾仕强教授强调的是,我们的婚姻不能一味去求富贵,而是要求“白首不相离,相惜到白头”。
事实上,曾仕强老人说的一点没错,现如今很多婚姻为什么总是出问题,就是因为功利婚姻太多了,婚姻功利化越来越严重,加上爱情的快餐化,从恋爱到婚姻的过程,整个链条都不对,婚后难免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婚姻,永远是感情和利益的混合体,感情是基础,利益要兼顾,聪明的人要懂得平衡好这二者的关系。
其实,对婚姻来讲,两个人在一起要白头偕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伴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彼此要尊重对方,要善待对方,要爱对方,要做到感情优先。
不然的话,两个人在婚姻里只看重金钱,只在乎利益,不把彼此的感情放在心上,又怎么可能“相惜到白头”呢?
最终,也只能是彼此闹翻脸,然后相互伤害,各奔东西拉倒。
蒙田说:美满姻缘是生活中甜蜜的联合,充满坚贞、忠诚,以及难以计数的有益和牢靠的帮助及相互间的义务。
婚姻中的两个人要成为亲密爱人,是需要相互包容和理解,是需要彼此承担责任和尽义务的。
03
如果说两个人在婚姻中搭伙过日子,是婚姻当中普遍的一个存在,是低级婚姻的话,那么“少年夫妻老来伴”,就算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婚姻状态了。
俗话说,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婚姻中的夫妻,两个人再恩爱,就算每天都在说我爱你,也不如经常在一起。
尤其是到了老年的时候,这个伴儿,有多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即便你有再多的亲人,最终,父母会离开我们;即便你有再多的儿女,儿女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不可能总是来陪伴你。
所以,人到老年,能够陪在自己身边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的“老伴”!所以,曾仕强教授才说,对待婚姻的态度,是不求富不求贵,但求相惜到白头!
山哥觉得,这才是对待婚姻的正确观念,也是我们组建婚姻的一个终极目标。婚姻过到最后,几十年下来,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穷富,不是大富大贵,而是曾仕强老人所讲的“相惜到白头”。
两个人在一起能过一辈子的夫妻,才是真夫妻,无论彼此在一起吵了多少架,生了多少气,经历了怎样的风雨与坎坷,最终选择了不离不弃,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白首不相离,这就够了。
总的来说,婚姻也是一种修行,甚至是一种投资,在你年轻的时候,好好的在婚姻里修行,好好的去珍惜彼此的不容易。
只有先经营好“少年夫妻”的每一天,才能为以后的“老来伴”,打好坚实的基础,年轻时你多花点心思为婚姻去投资,多去投资感情投资爱,等老了之后,自然就会收获相惜到白头,一起搀扶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