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李宗仁病危,临别前吐露真言:我从不后悔做那件事
1969年1月30日深夜,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经历与病魔艰苦卓绝的斗争后,缓缓地闭上了双眼。他戎马一生,未曾留下什么特殊的遗物,唯有一份写给祖国的“情书”,在被周总理发现后,评其为“用情深切,感人肺腑”。在这份情书中,他这样写道:“回归祖国,是我这一辈子从未后悔做过的事。”
而这封“情书”的主人,正是中华民国的“代总统”,桂系军阀首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李宗仁。他的一生,究竟有怎样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为何晚年迟暮的他,会说“回归祖国,是他一辈子都未后悔做过的事”呢?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李宗仁,和他为祖国写下的“情书”。
(李宗仁)
蒋介石兵败,李宗仁为何不回台湾?
提及李宗仁,人们总不禁会想起那个在中原大战中叱咤风云,在台儿庄战役中力挫日军的戎马将军。每当我军的开国元帅、将军等人,在讨论谁是国民党军队中最能打的将领时,徐向前、粟裕等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而另一个则是他的搭档:李宗仁。二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便独霸广西,白主军事,李主政治,二人互为搭档,并肩作战多年,合称“李白”,是蒋介石国统区下势力最强大的军阀。
(李宗仁与白崇禧)
然而,在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之际,李宗仁却逐渐淡出了他曾谙熟的战场,退居解放战争的二线。这并不是因为李宗仁最初不愿意与解放军交战,而是因为他在1948年4月凭借着个人在抗日战争中的威望,当选为仅次于蒋介石的副总统时,便被蒋介石处处挤兑,二人之间也渐生嫌隙。而在历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难支军心的蒋介石不得不以退为进,于1949年1月宣布“下野”,试图避免中国人民在未来对他“战争罪魁”身份的审判。而李宗仁也就理所应当地从副总统上升为“代总统”,一时间成为了行将就木的中华民国真正的掌权者。
在战场上身经百战的李宗仁深知,曾经手握美械,形势大好的战局,如今历时3年便被蒋介石败坏成了这样样子,也就没有打的必要了。因此,为了挽回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丝颜面,同时为保江南百姓免遭战火屠戮。行使代总统之权的李宗仁,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即将准备渡江的解放军握手言和,尽力促成和平建国,史称“北平谈判”。然而,尽管李宗仁行使代总统一职,但国民党党内的大权实际上仍被蒋介石所把持,在蒋介石的破坏之下,力促和平建国的北平谈判终于破裂,战争在所难免。
(蒋介石与李宗仁)
1949年4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跨过长江天堑的解放军部队直捣黄龙,占领了蒋介石统治下的“民国首府”:南京。随后,在毛主席“大迂回,大包抄”的战略指挥下,渡江的华东、华中、东北三大野战军一路高歌猛进,向湖北、湖南、川滇、两广等地进发,试图一举歼灭国民党部队有生力量。面对解放军摧枯拉朽的攻势,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在与东北野战军周旋的过程中也是无力回天,败下阵来。
面对着和谈破裂,大陆必失的事实,试图做出最后一搏的蒋、李二人又一次在用兵上产生了分歧:李宗仁认为,应该调集重兵,保卫自己的“起家之地”两广。而蒋介石则认为,目前应尽早撤出两广,保存国军有生力量,以川、滇蜀道之难的地利优势,负隅顽抗。就这样,双方再生嫌隙。某次李宗仁在广州宴请蒋介石之际,蒋介石竟误以为此宴为诛杀自己的“鸿门宴”,竟率先带来一大帮随从,并命令蒋经国带军官品尝厨房里的每一道菜,确认无误后才可上桌。蒋介石大张旗鼓地“疑心病”,搞得李宗仁哭笑不得,但也更让他为此感到忧虑:和这样的庸主在一起,自己未来的结局又当如何呢?
(蒋介石与李宗仁)
后来李宗仁思虑再三,认为蒋介石如有一日东山再起,定不会放过自己行使“代总统”的夺权之恨。因此,正当蒋介石紧锣密鼓准备“复出”时,李宗仁便主动以“养病”为由,从香港辗转至美国。临行之前,李宗仁与自己一生的搭档白崇禧告别,说:“宁可下地狱,也不要去台湾!”
而随后的事态发展,也正如李宗仁所料。在李宗仁前往美国就医三个月后,蒋介石便再度于台湾复出,并试图对自己进行“清算”。而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的白崇禧,则在此之后毫无用武之地,并且备受蒋介石监视,于1966年因“心脏病”突然离世。
漂泊异域,历经辗转重归故里
辗转漂泊至美国养病的李宗仁,一度成为了美国“备受欢迎”的人物。在他们看来,腐败无能,丢掉大陆的蒋介石,远不如眼前这位以弱势兵力,重挫日军的老将军更加德高望重。一时间,李宗仁成为了社会名流,商人巨贾,政府要员“争取”的对象。
而历经半生政坛风云的李宗仁也深知,“巴结”自己的美国人并一定是真的敬仰自己在抗战期间的功勋,更多的是将他视作一个未来可能代替蒋介石统治台湾,为美国谋利的傀儡。而事实则再次印证了李宗仁的远见,1950年7月,美国共和党党员塔夫脱拜会李宗仁,要求李宗仁拿出“民主党政府支援国军不力,致使蒋介石丢失大陆”的证据,以此打击共和党的政治对手:民主党。
(李宗仁与美国人)
彼时朝鲜战争刚刚爆发一个月,李宗仁自知美国剑指朝鲜半岛“醉翁之意不在酒”,若共和党真的后续加大对蒋介石的援助,那么华夏大地将再次陷入兄弟阋墙的硝烟战火之中。因此,李宗仁不卑不亢,客观中肯地答道:“蒋介石之所以丢掉大陆,是因为他过于腐败,不得民心,与美国援助无关。”
得知李宗仁不愿“合作”的美国共和党人,只好悻悻而去,从此再未“巴结”过李宗仁。然而,李宗仁这一番相对中肯的回答,却依然给自己招来的“杀身之祸”——想要除李宗仁而后快的,正是贪墨成风,却又不准旁人说自己半个“不”
字的蒋介石。1953年10月,蒋介石宣布“罢免”李宗仁副总统职务,更放出小道消息,将派遣特工对在美定居的李宗仁进行“暗杀”。
(蒋介石视察台北)
此时,定居美国对于李宗仁来说,也不安全了。究竟哪里,才是李宗仁值得托付自己后半生的避风港呢?——李宗仁的脑海中,再次浮现起了自己起家的桂林山水,而江河湖海的大好风景,则融汇成了让他毕生难忘的两个字:祖国。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列强参与,为第三世界谋求独立与和平的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指出:尽管经历了朝鲜战争,但是新中国愿意与美国就台湾问题开展和平谈判,以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同时,新中国也热烈欢迎每一个从台湾回归到祖国大陆的人。
李宗仁听闻后,感到十分欢欣鼓舞,当即连夜给协助周恩来做外交工作的程思远写信,表示支持周总理提出的“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见解,并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归国意愿。李宗仁主持两岸和平统一的消息不胫而走,气急败坏的蒋介石痛斥李宗仁这是“叛国行径”,并且加大了对李宗仁的刺杀力度。而毛主席在得知后,便立即命令有着“特工之王”称号的李克农同志秘密保护李宗仁的人身安全,并积极筹备李宗仁的回国事宜。
(在美国的李宗仁一家)
为了自己免受蒋介石所害,李宗仁在归国期间也是处处小心谨慎,低调行事,绕过香港、澳门两个当时传统的中转站,先后辗转雅典、贝鲁特、卡拉奇等多个国家的机场,于1965年才成功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在返回祖国的路上,李宗仁其实也一直“心存内疚”:因为自己虽然在抗日战场上立过功,但在抗战之前他的手上也曾沾染过红军战士的鲜血。因此,为了弥补自己在良心上的亏欠,所以在远渡重洋,漂泊归乡的路上,李宗仁不惜掏出自己积攒多年的积蓄,花大价钱购买自晚晴时期我国流失海外的各种金银文物,想要将这些珍贵的流失文物都捐献给国家。
但是,等到李宗仁平安抵达广州白云机场,并将这些文物交给当地的博物馆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却发生了:原来,李宗仁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想要发自己一笔横财的骗子,李宗仁前后用11万美金购买的书画、古玩等各类文物,经过专家鉴定实际上就值3000美金。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大手一挥,要求中央拨款给李宗仁12万美金,并说道:“李宗仁先生一片赤城爱国之心,实属不易,我们不仅要算一笔经济账,也要算一笔爱国账。”李宗仁听说后,十分高兴,用半开玩笑半崇敬的语气说道:“毛主席果然是识货的。”
(毛主席与李宗仁等人)
在途经广州、上海等各大机场辗转后,李宗仁终于抵达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一行领导人的隆重欢迎,站在挂有“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牌匾的天安门广场上,李宗仁声情并茂地说:“我本人尤为兴奋,毅然从海外回到国内,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反帝爱国事业,今后自誓有生之日,即是报奖祖国之年,耿耿此心,天日可表!”
返回家乡,声称一辈子从未后悔回归祖国
回归祖国怀抱之后的李宗仁,在后半生主要做的事便是参观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各大城市,以及向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呼吁,尽早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参观祖国各地名山大川,是毛主席向李宗仁提出的一点建议。毛主席一方面是为李宗仁的身体状况考虑,希望他能够在旅游的期间实现疗养;另一方面则表示希望李宗仁能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多有了解。在参观完鞍山钢铁厂、长春第一汽车厂后,李宗仁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感叹:“旧中国实现不了的事情,新中国都实现了,果然社会主义才能建设中国!”
(李宗仁与周总理)
在游览祖国各地名山大川的路上,李宗仁也并不是只身一人,毛主席、周总理都曾同李宗仁一起游览各地,并且在游历之时,询问李宗仁对当今国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某次中南海会见毛主席的过程中,毛主席用湖南口音幽默地打趣李宗仁:“德邻先生,看来您是上了贼船啦!”李宗仁反问道:“我回归祖国,怎么能说是上贼船呢?”毛主席听闻后哈哈大笑,说:“蒋介石围剿我们的时候,管红军叫匪,您说这不是贼船是什么?”旁边的程思远补充道:“不过,我们这条船已经登上了彼岸!”彭真附和道:“对,登上了彼岸!”彼岸,既指的是新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也暗指祖国海峡两岸必将统一的决心。
海峡两岸统一,是毛主席和李宗仁等诸多革命前辈毕生的心愿。因此,在李宗仁回到祖国的后半生中,也曾多次呼吁海峡对岸的国民党人士尽早回归祖国大陆,并且向蒋介石喊话:“我与蒋先生共事十年,虽意见相左,但并无私仇,如若蒋先生能够愿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宗仁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还望一切以国家大局,民族大局为重,不要一误再误!”
(李宗仁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8年底,李宗仁身体逐渐恶化,周总理得知后对此十分重视,立即令医疗团队尽全力进行治疗。病危之际,李宗仁感叹道:“我自知时日无多,但想到能够在离世后葬在祖国,也算死得其所,落叶归根。”为促成祖国统一大业,李宗仁耗尽生前的最后一丝力气,为祖国写下一封“情书”,在书中再度呼吁海峡对岸以大局为重,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在“情书”的末尾,他写道:“回归祖国,是我这一辈子从未后悔做过的事。”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病逝世,享年78岁。在他逝世后,念其抗战功勋卓著,晚年又为国家统一作出贡献,因此将其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对李宗仁而言,或许毕生唯一的遗憾便是未能亲眼看见台湾的回归。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前辈的心愿终将被我辈实现,祖国的山川必将实现真正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