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虫(金毛虫成虫)
金毛虫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
成虫:雌体长14~18毫米,翅展36~40毫米;雄体长12~14毫米,翅展28~32毫米;全体及足白色;触角双栉齿状;雌、雄蛾前翅近臀角处有褐色斑纹,雄蛾前翅在内缘近基角处还有一个褐色斑纹。卵:直径0。6~0。7毫米,灰白色。幼虫:体长26~40毫米,头黑褐色,体黄色,背线红色;体背面有一橙黄色带,带中央贯穿一红褐间断的线;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红色瘤,其余各节背瘤黑色,瘤上生黑色长毛束和白色短毛。蛹:长9~11、5毫米。茧:长13~18毫米,椭圆形,淡褐色
金毛虫的生物学特征是什么?
属鳞翅目,毒蛾科。学名:E.similsxanthocampaDyar,又名黄尾毒蛾、桑斑褐毒蛾、纹白毒蛾、桑毒蛾、黄尾白毒蛾等。分布全国多数产区。危害苹果、山楂、樱桃、枣、桃、杏、石榴等果树芽、叶和果实。
昆虫名,属鳞翅目,毒蛾科。中国分布较普遍。危害苹果、梨、桃、山楂、杏、李、枣、柿、栗、海棠、樱桃、桑、柳等。幼虫喜食嫩叶,将叶咬食成缺刻或孔洞,甚至食光或仅剩叶脉。
金毛虫危害石榴有何特点?怎样防治?
金毛虫又名桑斑褐毒蛾、桑毒蛾、黄尾毒蛾、黄尾白毒蛾等。初孵幼虫群集叶背面取食叶肉,仅留透明的上表皮,稍大后分散危害,将叶片吃成大的缺刻,重者仅剩叶脉,并啃食幼果和果皮。
1年发生2~6代,以幼虫结灰白色薄茧在枯叶、树杈、树干缝隙及落叶中越冬。2代区翌年4月开始危害春芽及叶片。一、二、三代幼虫危害高峰期主要在6月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10月上旬前后开始结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产卵于叶背,形成长条形卵块,卵期4~7天。每代幼虫历期20~37天。幼虫有假死性。天敌主要有黑卵蜂、矮饰苔寄蝇、桑毛虫绒茧蜂等。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冬春季刮刷老树皮,清除园内外枯叶杂草,消灭越冬幼虫。在低龄幼虫集中危害时,摘虫叶灭虫。
②生物防治。掌握在2龄幼虫高峰期,喷洒多角体病毒,每毫升含15000颗粒的悬浮液,每公顷喷300升。
③药剂防治。幼虫分散危害前,及时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52.25%蜱·氯乳油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
金毛虫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防治方法】金毛虫虽常见,但不需进行单独防治,在进行主要害虫防治时即可兼治。鳞翅目,毒蛾科。主要寄主有葡萄、苹果、樱桃、桃、杏、柿、板栗等各种果树及多种林木。
昆虫名,属鳞翅目,毒蛾科。中国分布较普遍。危害苹果、梨、桃、山楂、杏、李、枣、柿、栗、海棠、樱桃、桑、柳等。幼虫喜食嫩叶,将叶咬食成缺刻或孔洞,甚至食光或仅剩叶脉。
如何治疗金毛虫?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春季刮刷老树皮,清除园内外枯叶杂草,消灭越冬幼虫。在低龄幼虫集中危害时,摘虫叶灭虫。
(2)药剂防治①掌握在2龄幼虫高峰期,喷洒多角体病毒,每毫升含15000颗粒的悬浮液,每667平方米喷20升。②幼虫分散危害前,及时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2、25%蜱·氯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
金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