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要记住一句话,一定要念一句,是一句,佛学文化智慧
念佛千万要记住一句话:一定要念一句是一句。因为你有了一种放逸的想法:我就随便念吧,至于念哪儿我不管了,完成任务就完事了。它必落因果里,等因果成熟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想要成道的时候,因果成熟它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它也会说:你等一等吧,随便糊弄糊弄就行了,也不必真实给你。什么得道啊,开悟啊,这些现象就会随着因果而消失。
所以说我们在因地上一定要真实,至于我们是克期取证也好,还是达到三昧也好,还是达到什么也好,先不管,我们在念佛之中就是要真实。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像入我们的心田一样,我们和阿弥陀佛是一体的,整个世界和我们都是一体的,完全在融化之中,要有这种心。但是不允许你这么去观想,你要老这么观想,就会打妄想,不断地生妄想。但是要没有这种恳切的心,也不能深入,所以提前讲,就是要让我们把这种心生起来,有一个恳恳切切的心。也就是说,娑婆世界不可久留,因为它的生灭很快,我们念佛,就为了了脱生死能有所把握。
更主要的,我们念佛不为了自己。不为自己,为了谁?就是为了所有的众生,让他们都离苦得乐。因为念佛就是离苦得乐,极乐世界嘛,就是让大家都离苦得乐。为众生而念,不为自己所念,这样就进入了菩萨的心肠,我们的修行就更加进一步。我们想成就的,不是成就“我”如何,如果成就我如何,就不可能成就。因为“我”的成就,那就是堕落,就是众生。我们说成就,就是成就无我,念佛的目的也就是无我。只有无我才是真实。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拄杖子是相非相,作恁么生见?果能了此,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原是家珍;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本非分外,所谓大小相含,一多互摄。若证此道,上报不报之恩,下化无为自化。
今朝讲经圆满,诸兄弟匆匆忙忙,东去西去,且道什么处去?一钵持归青嶂里,三衣飘入白云乡。今施主于经期圆满,设斋供众,为祈植福延龄,作么生道?道场散了,佛言善哉!下座。
万木零落腊月终,浮生幻化本来空。空空空到无空处,破腊寒香不待风。直的金乌玉兔,西照东辉。有时坐却日头,不知天晓。忽然案山点头,逼塞虚空。龙吟雾起,虎啸风生。实希有,也大奇!天无四壁,地绝八维。
百川众流来入海,衲僧闻见朗如眉。未审诸上座还识衲僧见处么?若能识得分明,与此法门有相应分,不负来山参学一番!其或未然,只知事逐眼前,不觉老从头上;不自精进,终无了日。虽然如是,即今小参一句,又作么生?实法本来无,心差见转殊。若悟三空理,何处不如如!
我们跟佛学,现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种: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二、身在家心出家,虽然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三、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心无顾恋。四、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我们自己检查一下,看这四料简中是哪一类呢?
我惭愧,身虽出家,几十年骗佛饭吃,表面出了家,内心未入道,未证实相理体,未能四大皆空,未能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未出家。我就是这样苦恼,还有和我一样的,可见身心俱出家就为难了。
古来身在家心出家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维摩诘、月上女、末利夫人、韦提希夫人,中国的庞蕴、宋仁宗、张襄阳,都是深通佛法,居尘不染尘。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师多了,都是佛门模范,为后人钦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无量。清朝顺治皇帝六岁登基,二十四岁出家,这是身心俱出家的。
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说了。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扣冰古佛说:“古圣修行,须凭苦节。”黄檗老人说:“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
宗是禅宗,教是讲经,律是持戒,净是念佛,这四法最当机。禅宗虽是直下明心见性,动静一如,头头是道。就禅来说,差别也多,还有邪正大小种种不一。了生脱死门路很多,《楞严经》有二十五圆通,就有二十五法门。门路虽多,总不出宗、教、律、净。讲经也一样,要到大开圆解一念三千,性相融通事理无碍。念佛亦要念到一心不乱,当下亲证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入萨婆若海。
《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如不断杀,必落神道;如不断偷,必落邪道;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一切法门都离不了持戒。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佛门旧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何以如此呢?因为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没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会沉沦汩没。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丝毫破损,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净三宗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废,要三法圆融才得无碍。持戒若不明开遮,不通大小乘,不识因时制宜种种妙用,死死守戒固执不精,成为错路修行。三学圆明,才得上上戒品。
种种法门皆不出一心,所以一法通则万法通,头头物物尽圆融;一法不通则一切不通,头头物物黑洞洞。一心不生,万法俱悉。能如是降伏其心,则参禅也好,念佛也好,讲经说法,世出世间,头头是道,随处无生,随处无念,有念有生,就不是了。
修行人要先除我相,若无我相,诸妄顿亡。我执既除,更除法执,我执粗,法执细。平常讲话,开口就是说我什么,我什么;若无我则什么都瓦解冰消,哪一法都无碍。由能无我,也就无人,习气毛病也无有了。既为佛子,正信出家求出离法,就要努力忘我,勿为境转,勿在烦恼中过日子。佛子若不降伏其心,则一念错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救头燃,严守律仪,如保护渡海浮囊,不容有一点破损!
达摩祖师是西天二十八祖,传来东土是为第一祖。自此传至五祖,大开心灯。六祖下开悟四十三人,再经思师、让祖,至马祖出善知识八十三人,正法大兴,国王大臣莫不尊敬。是以如来说法虽多,尤以宗下独胜。如念佛一法,亦由马鸣、龙树之所赞扬。
道教在洞宾之手亦大兴起来,为北五祖;紫阳真人又是阅《祖英集》而明心地的南五祖,故此道教亦是为佛教宗门所续启。孔子之道传至孟子失传,直至宋朝周濂溪先生从宗门发明心地;程子、张子、朱子等,皆从事佛法,故宗门有助儒道一切之机。
现在很多人把宗门这一法轻视,甚至加以毁谤,这真是造无间业。你我今天有此良缘,遇期胜因,要生大欢喜,发大誓愿,人人做到龙天归依,使正法永昌。切莫视为儿戏,好好精进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