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8:探秘“聚宝街”- 泉州的历史文化街区
泉州城南的“聚宝街”一带是个历史文化街区,早在宋元时期它就是泉州对外贸易最集中的地方,有着“船到市井十州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景象。如今的聚宝古街片区除了保留国宝级文物“德济门”和“天后宫”外,还有很多闽南传统古民居、中西合璧的精美洋楼和各种亲民的小商铺。走入这些沉淀已久的巷道,看看当地人的市井生活,慢慢品味泉州这座历史悠久古城的魅力。
沿街的骑楼式洋房
泉郡黄帝宫
街边挖海蛎的小摊
久违的修表铺子
悠哉的当地人
路边美味的蒜蓉枝
腌咸菜
这是“李贽故居”,由于去得太早还没开门,回程时门终于开了,可以进入参观。
李贽(1527-1602年),福建泉州人,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开拓进取的思想对明清两代以及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贽故居内景
街边的一座古民居
这条宽不足1米的“一线天”式小巷叫“道才巷”,当地人称之为“肚脐巷”。它连接“聚宝街”和“青龙巷”,两侧高墙为闽南“出砖入石”砌筑,古榕盘根交织。
古井
古厝
途径“蔡鼎常故居”。蔡鼎常(1895-1995年)民国时期泉州名人,对当时泉州商会及教育发展有重要贡献。
街边的河道流水贯通,当年这些水道都是可以通达码头的。
河道两边古榕茂密,很有历史的厚重感。
这是“青龙宫”,青龙巷因青龙宫而得名。
“青龙巷”长235米,形成于宋代,相传是洋商人兑换货币的地方,也是商贾聚居之地,在泉州有着“金青龙,银聚宝”的美誉。
这是青龙巷里引人注目的“李妙森故居”,建于民国年间,是一栋带单护厝、两层内院式中西合璧的洋楼。
外墙的红砖拼成精美几何图形,漂亮的西式窗棂,还有瓷砖浮雕。
门口左侧的瓷砖浮雕画竟然是印度教象头神图案,非常罕见!
李妙森故居内部天井
楼下是传统中式装饰
二楼则是一派中西合璧的景象:屋顶的西式栏杆、圆形天花板浮雕装饰、木门涂上鲜艳的颜色。
窗棂的精美木雕
宋元时期的青龙巷和聚宝街熙熙攘攘万商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象牙、香料、珍珠、犀角等奇珍异宝远远不断地流入泉州,而我们的瓷器、丝绸、茶叶乃至生活用品从这里销往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可以想象当年这座马可波罗口中的“光明之城”是何等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