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关陇集团有多强,四个王朝的皇帝都来自这个军事集团
“关陇集团”是部分学者提出的一个说法,将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称之为“关陇集团”。
北魏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的安全,在沿边地区也就是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武川镇就是其中之一)。初期六镇将士大部分是鲜卑贵族,还有一部分是汉人豪强,但后期汉人逐步成为主体。公元533年(永熙二年),关中大行台贺拔岳接受了北魏孝武帝的密令,开始对抗高欢,并率部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这批军事贵族以贺拔岳旧部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
到西魏时,完善了府兵制,在府兵的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在当时战火纷飞的状态下,西魏是军政合一的,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国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魏六镇爆发军民起义,得到关陇地区人民响应。尔朱荣派遣尓朱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征讨。关陇既定之后,尓朱氏家族却被消灭,北魏大权又尽归高欢,贺拔岳已掌握关陇地区军事实权。贺拔岳团结了一批武川军人以及关陇本土的士族大姓。但贺拔岳不久便为亲高欢的侯莫陈悦杀害。
贺拔岳旧部对宇文泰并非心悦诚服。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宇文泰远逊于关东的高欢和江南的萧梁。高欢的军队曾多次深入关陇腹地进行劫掠。关陇地区在汉魏以来,一直是汉族传统文化只渊薮所在,特别是自晋末丧乱以来,许多文人志士多避难于此,宇文泰军团成员主要是六镇鲜卑,人数亦较少,不论是扩充军事力量还是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都必须而且首先要在文化上与关陇地区的地主阶级取得认同,必须同他们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同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所谓的关陇集团。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 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
关陇集团是以宇文家族为首的西魏北周上层统治者组成的政治集团,集团的成员是“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其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徒之事”。
武川镇本是北魏前期在首都平城以北设置,用以防备柔然入侵的六镇之一。六镇,一般是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之外,又有御夷等镇。大部位于北魏的北方边境,即今内蒙古境内。六镇是北魏的军事要塞,历史上曾一度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北魏原来一直以平城为国都,为了防御北边的柔然南下,拓跋焘设此六镇,以拱卫都城。当时,六镇将领,乃至一般士兵,身份都是比较高贵的,在六镇作兵是光荣的。
然而,在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平城不复为国都,六镇也失去军事上的意义,将兵地位一落千丈。他们远在漠北,少有接触汉文化的可能,与南迁的鲜卑贵族在文化上形成差距,心理上形成隔膜,经济地位上也处于劣势。氏族部落成员当兵是义务也是权利,拓跋氏封建化后,兵户身份低人一等。加上汉化后的北魏政府受到汉制度的影响,常常把犯罪的人发配六镇为兵,更使六镇兵民的处境不佳。六镇将兵中,不满情绪逐渐增长。起义终于在六镇首先爆发了。
北魏全国陷入严重动荡。公元528年,万俟丑奴在关中作乱称帝,不断攻伐北魏王朝。一支仅有一千人的北魏军队是在贺拔岳统领下,前来参与对万俟丑奴的征讨。在那个战乱纷飞的时期,没有人会想到,这支仅有一千人的贺拔岳军团,会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爆发出耀眼的将星(如宇文泰、李虎、寇洛、侯莫陈崇、赵贵、于谨、王雄等),并成为关陇集团的中流砥柱。
公元533年(永熙二年),北魏孝武帝密令贺拔岳对抗高欢,并刺破自己心口前的皮肉,取出鲜血,派使者送给贺拔岳,任命贺拔岳为都督二雍二华二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宁泾二十州诸军事、大都督。贺拔岳开始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关陇集团,从此产生!
公元534年,贺拔岳遇刺身亡,宇文泰继任领袖,继续壮大着关陇集团的实力。
怀朔镇出身的高欢和武川镇出身的宇文泰,两人各自拥立皇帝,使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宇文泰将武川人编成一军,复以武川人统领此军,使西魏政权牢牢握在武川人手中。
而由于西魏统辖关中(今陕西省)、陇西(今甘肃省东南)地区,所以又名关陇集团。宇文泰为了对抗东魏,创设了府兵制,以十二大将军、八柱国为其将领,这些人都是武川出身,成为西魏以及后来北周的统治层。
八柱国中赵贵有拥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
北周武帝攻灭北齐,统一了华北,却在统一全国前病逝。其子北周宣帝行事奇异,继位后不久即禅让予幼子北周静帝,自诩为太上皇而耽于游乐,政事全交给天元皇后杨丽华的父亲,外戚杨坚(即之后的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