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倪海厦齐名,却无人知晓,中医大家郭生白的生平往事
郭生白先生,真名郭春林,字润物,号生白,出生于1927年,是河北武强县一代代医学世家的第四代传人。
生白这一别号背后,隐藏着先生对于医学的独特情感与执念。当人们好奇地问起,先生默然地回答:“我这一生尽白吃饱了。”这背后的涵义,源自《黄帝内经》中的“生死人、肉白骨”。这既代表了生与死的界限,也暗示了先生的医学理念,即希望能够起死回生,令白骨再生肉。
自幼,郭生白在家庭的熏陶下,就开始深入研读《伤寒杂病论》。随着年岁增长,他不仅对古代医学充满热情,也开始涉猎现代科学。于北平,他向李荩卿先生学习古文,向范湘谷先生学习英文、物理和化学,从而建立起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桥梁。二十岁时,他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这一实践长达六十余年。
先生在临床上的经验非常丰富,他不仅深入研读了中医经典,还广泛地吸取了各家之长,勤于求学。到了古稀之年,郭生白并未停歇,反而加倍努力,走访浙大、清华、北大等高校,为传统医学进行演讲,为中医的复兴鼓与呼。除此之外,他在郭生白中医研究院每周都会举行公益讲座,向广大的中医爱好者普及《伤寒论》。
2011年5月,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医学,郭生白与其他几位国医大师,如朱良春、陆广莘等,共同启动了“大医传承”文化工程。这个公益项目的目标,是培养能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甚至“所谓终身病”的全科医生。
在那年的11月,尽管已经84岁高龄,郭生白的工作节奏却依然紧凑。每天三、四点钟就起床写作,早饭后则进行为期三、四个小时的《大医传承》讲课,午后则是看病诊治。如此紧张的工作,并没有休息日,即使是年轻人也可能难以承受。但先生心中有一份使命,那就是要将自己一生的医学积累,尽快传递给下一代。
但遗憾的是,2011年11月18日的上午,正当郭生白讲课时,突然感到不适并大量呕血。仅仅三天后,他便结束了自己的人生历程。过去,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来形容对一件事的全力以赴,而郭生白先生,却用自己的生命,真正地展现了这四个字的真正意义。
现在,郭生白先生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和坚守,仍旧激励着我们。我们要继续他的事业,为了“了却人间疾苦事”,为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