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鸮百科知识,中国26种猫头鹰科之一
草鸮(学名:Tyto longimembris)是中等体型的鸮类,体长35厘米,夜行猛禽。面庞心形。似仓鸮,但脸及胸部的皮黄色色彩甚深,上体深褐。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
中国分部,安徽(屯溪)、浙江(温岭)、江西(泰和、峡江)、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栖息于山麓草灌丛中,以鼠类、蛙、蛇、鸟卵等为食。叫声响亮刺耳。白天,草鸮躲在树林里养精蓄锐,夜间却非常活跃。草鸮的身体结构和功能都适应于黑夜捕捉老鼠。第一,草鸮的眼睛内的视锥细胞密度是人眼的八倍。加上草鸮眼睛的瞳孔很大,感光能力强,所以草鸮能看清黑夜里活动的老鼠。
草鸮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繁殖。但是,在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区,通常会选择在3月至6月间产卵。覆巢放置在地面上,隐蔽在密密的草丛或芦苇中,每窝产卵3~8枚,乳白色。卵的大小约40毫米×30毫米,孵化时间约42天,和非洲猫头鹰的孵化时间大致相当。雏鸟有白色的羽绒,先变成金黄色,再变成成鸟的羽毛。雏鸟两个月后离巢自营生活,母鸟继续喂养,幼鸟徘徊在高高的草丛间,到了晚上,它们回到巢中领取食物。当它们终于离开了窝,会换上略暗的羽毛,无法和成年雌鸟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