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天资聪慧,人们说他前途无量,为何最后一生平庸,孤苦度日
昨天周日回老家,刚进村就碰见了儿时的玩伴加同学小伟,正骑着电车去地里给庄稼除草。小时候的时光就好像刚发生过似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小伟是当时大家公认的聪明人,也是公认的最有出息的人。可最后我们几个都考上了大学,他却成了我们村里的一个笑柄。
我出生在农村,我们的村子不大,我们一个年龄段的也就我们6个男孩还有3个女孩。我们经常在一块玩耍,小伟和我都是那6个男孩中的一个。我们村子虽小,可大人们都很注重教育,都舍得供孩子们上学。小伟从小就天资聪明,一说学习,大人们都拿我们和小伟比,小伟是人们众人的学习楷模。
大家公认的学习楷模,为何最后却没有考上学?非但没有前途无量,就是现在在村里混得也不是很好,可以说生活过得很不容易。我觉得这一切都因为他的父亲,他父亲让他过早地背负了仇恨造成的。
三十多年前,小伟的父亲因为一些事情把我们村里的村长得罪了。村长也不是个东西,利用职权,处处给小伟的父亲小鞋穿。
那个时候我们还都小,不太知道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只记得(有的是后来听大人说的)当时村里有什么没人去干的活,都让小伟他父亲去。大队生产队还经常开会点名批评小伟的父亲。公家分东西的时候,他家总是少分,或者是分的东西是坏的。
小伟的父亲也不是好欺负的,到处骂村长。我们小时候隔三差五就看见他们干架,吵也吵过,打也打过,都不解决问题。奈何人家手里有权,骂骂人能顶什么用,只能让村长更狠他,想更多的办法羞辱他。
两家也算是成了世仇,永远都解不开的仇疙瘩。小伟的父亲从小伟三四岁就开始教小伟学习认字,学习的目的就是报仇。小伟从小就没父亲灌输了仇恨,小伟也很懂事,很听他父亲的话。这可能也是他的学习动力的一部分吧。
我们在一起玩,小伟不止一次地说,骡子(村长的外号)就是我们家的仇人,现在欺负我爹,我长大了,我让他一家子都好不了。
上学后,小伟学习果然是非常优秀。人人都夸小伟将来有出息,小伟的父亲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这可能也大大加强了小伟报仇的信心,反正是小伟心理的仇恨更加浓郁。
小伟成了他父亲的希望、精神寄托。小伟父亲对小伟除了学习上严格要求之外,其他方面的教育一片空白。估计他父亲对他的教育就只剩下学习和报仇两件事了。
这个从各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来,小伟家里本来当时条件比我们大多人都差。可从小伟的吃穿各方面看,当时比我们所有人都强。小伟教育的缺失在初中就表现了出来。
初中是我们都是去镇子上上的镇中学。那是需要家里送粮食换饭票,一般是一个月换一次。小伟的父亲为了省事,他一次把一个学期的麦子都换了饭票。谁知道被小伟去校外饭店一个月不到就全给吃完了。
小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叛逆的,心里还是装着报仇的想法,可行为上已经偏离了轨道。别看他不怎么学习,可由于他真的是很聪明,初中的成绩还是名列前茅。我们都如愿考上了县城最好的县一高。
我们上高中以后,小伟更加的叛逆。高中学习内容多了,再加上学生都是全县最好的学生,聪明的学生有的是,小伟成绩也不再名列前茅,不再是老师眼中的娇子了。小伟从此一蹶不振,走上了歧途,最后落榜回了农村。
小伟一直是人们眼中的娇子,不免性格直中带有很大的傲气,不但看不起人,自己还眼高手低。导致他人生的道路很坎坷,一直在家务农,艰辛度日。
小伟的遭遇是典型的教育不当造成的,主要是过早地背负了仇恨的感情债。让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过早地背负了和年龄不相称的东西,从而扭曲了孩子的心理。
仇恨教育结果,只能是孩子性格孤僻、冷淡、待人冷漠、报复心极强。在他们的眼里,所有人都是坏人,他对所有人都怀有敌意,生活中很难有知己朋友。
小伟就是仇恨教育下的典型例子。考上学考不上学是小事,关键是回家以后,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把自己的那些性格弊端都显露无疑,使得自己的人生坎坷难行,使得自己的生活孤独无趣。
可以说,小伟是仇恨教育的牺牲品。正是由于他父亲的仇恨教育,改变了一个原本聪明伶俐,前途无量的孩子的一生。是一个本该幸福快乐少年,过早地背负了沉重的仇恨包袱,压垮了他稚嫩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