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能飞吗怎么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那么孔雀到底能不能飞呢?)
先声明一下,这个题目没有在抬杠。《孔雀东南飞》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旨在渲染气氛、激发想象,全诗讲述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控诉残酷的封建礼教,歌颂真爱和反抗精神,与《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说这么多,就是想表明,鹿角网绝对没有半点亵渎这首诗的意思,只是单纯和大家谈谈孔雀能不能飞的问题。仅此而已。
一般我们去动物园,可能会首先奔着大象、熊猫、老虎、狮子这样的大型动物,如果带着小朋友则更是如此。能对鸟类感兴趣、把鸟类展览当作第一选择的可能很少。但是一旦提到美丽的动物,孔雀必须拥有姓名。
成年的雄孔雀拥有将近200根羽毛,它们巨大的尾羽上那非凡的颜色和图案让人们着迷了数千年。清代时,雀翎被用作赏给贵族与高级官员的冠饰。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孔雀是第三代天后赫拉的圣鸟,她为了褒奖百眼巨人阿耳戈斯的忠诚,在他死后将其所有的眼睛点缀在孔雀的羽毛上。
孔雀在地面上行走时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除了身后拖着的无比美丽的羽毛实在招眼。如果它们不动,你没准儿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其他鸟类。但是,鉴于它们拥有大得有些“累赘”得尾巴,还有偏爱在地面生活的习性,不得不让人怀疑它们到底能像其他鸟类那样展翅飞翔。
在动物园里,人们可能只顾着欣赏它们的尾巴,也很难有机会看到孔雀在围栏里飞来飞去,或者在树枝间俯冲跳跃。通常,我们也只能看到孔雀在地面上昂首阔步,或者懒洋洋地躺在阴影里。这让很多人认为它们是不会飞的鸟。
毕竟,这个概念并不奇怪,因为鸵鸟、鸸鹋、企鹅、恐鸟、食火鸡和许多其他鸟类都不怎么会飞。在许多情况下,自然选择决定了其他属性对生存和繁殖更为重要,最终导致有些鸟类没有飞行能力。
不过孔雀并非如此。虽然你可能从来没有见过,但是孔雀是会飞的。唯一的问题是,它们一次不能飞得特别远,也不能飞得很高。如果你有幸看到一只孔雀从地上跳起来,拍打着翅膀飞到树枝上,你可能会发现它们的动作并不怎么优雅,甚至整个过程看起来还略显笨拙。
孔雀作为鸟类的是很脆弱的,加上它们那色彩鲜艳、难以隐蔽的尾巴,为什么孔雀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灭绝呢?还有它们巨大的尾巴,是它们飞行困难的原因吗?
嗯……不得不说,虽然它们的尾巴对飞行确实没有什么帮助,但它们并不是这些美丽的鸟儿生活在地面上的唯一原因。
孔雀是野鸡家族的一员,这意味着它们与火鸡、松鸡和鹧鸪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你了解一些鸟类知识,就会明白这些鸟也不是特别擅长飞行,它们通常被称为“地面鸟”,已经适应了无法“高飞”的生活。
这些“地面鸟”并不是不会飞,只不过它们有很多生物学上的因素使它们不方便飞行。
对于它们而言,那些原本为飞行而准备的翅膀已经变得更圆,而不像其他鸟类那样的拥有流线型和尖尖的翅膀。这些“地面鸟”体型也相对比较大,可以承受更大的体重,于是也给飞行带来了额外的障碍。
因为野鸡吃的大部分食物都可以在地面上找到,所以它们无需在空中飞行、捕食,而是适应了快速移动和在地面上觅食的能力。这些鸟通常生活在森林或树木繁茂的地区,在那里它们可以被茂密的树叶保护。
它们必须躲避树枝才能逃跑,此时飞行能力对躲避捕食者并没有太大帮助,所以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它们庞大的体型也使它们在空中的机动性降低,令飞行变成了一项危险的活动。
至于孔雀的尾巴到底有没有阻碍其飞行,我们必须明白,雌孔雀是没有那么大的尾巴的。雄孔雀为了争夺自己的地盘和雌性,雌孔雀则没有这个必要。
孔雀尾巴是一个典型的失控性选择的例子,被认为是“好伴侣的特征”被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导致一个物种的某种进化元素继续失控。雄性孔雀奇特的大尾羽不利于生存,但却有利于繁殖,从而有利于其基因的生存。这一过程会在后代中持续存在,从而推动整个物种朝着既定的生理方向发展。
如果你要说它们注重繁殖却不注重生存,它们并不是唯一做出这种选择的物种。
其他一些关于性选择失控的经典例子包括某些种类的莺,它们会发出复杂而冗长的求偶声,持续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因为如果它们的鸣叫声最长,它们更有可能被配偶选中。其他种类的鸟类,比如非洲寡妇鸟,也以长得可笑的尾巴来吸引潜在的配偶。
在一个实验中,将成年孔雀的尾羽取下后,它们仍然无法轻松地起飞。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忘记,雌孔雀没有精致的尾巴,可它们也没有成为鸟类王国里最敏捷的飞行者呀。
虽然孔雀可以飞,但要说“五里一徘徊”可能有点难为它们。它们能做的,大概也就是“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从地面上飞到矮枝上,在树林间的空隙里滑翔一段,也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