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层(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都有什么区别
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区别为:层次不同、平均厚度不同、温度不同。
一、层次不同
1、色球层:色球层在太阳大气的中间层。
2、光球层:光球层在太阳大气的最内围层。
3、日冕层:日冕层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围层。
二、平均厚度不同
1、色球层:色球层的平均厚度为2000千米。
2、光球层:光球层的平均厚度为500千米。
3、日冕层:日冕层的平均厚度为200万千米。
三、温度不同
1、色球层:色球层的温度为4300摄氏度。
2、光球层:光球层的有效温度为5500摄氏度。
3、日冕层:日冕层的温度非常高,可达200万摄氏度。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怎么排?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排序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光球层
一层不透明的气体薄层,厚度约500千米。它确定了太阳非常清晰的边界,几乎所有的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来的。
2、色球层
色球位于光球之上。厚度约2000千米。太阳的温度分布从核心向外直到光球层,都是逐渐下降的,但到了色球层,却又反常上升,到色球顶部时已达几万度。由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的1%,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
3、日冕层
日冕是太阳向外扩展的大气层,它的体积比太阳本身大了许多。不断扩展的日冕在太空中形成太阳风,充满了整个的太阳系。日冕的低层非常靠近太阳的表面,粒子的密度环绕在1015–1016米3,日冕和太阳风的平均温度大约是1,000,000–2,000,000 K。
扩展资料:
太阳没有像固态行星一样明确的界线,并且它外面的气体密度是随着中心距离的增加呈指数下降。然而太阳也有明确的结构划分。一般定义太阳的半径为从它的中心到光球边缘的距离。光球只是气体层的上层,因为太冷或太薄而辐射出大量可见光,并且因此成为肉眼最容易看见的表面。
太阳的内部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对电磁辐射也是不透明的。但是,正如地球上通过研究地震波来揭露地球的内部结构,日震学中也可借由在太阳内部的压强波(人耳听不见的次声波)来测量和明确太阳内部的结构。太阳的深层内在构造也可以通过电脑建模等理论工具来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
日冕层的含义
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低,而它的温度反比色球
层高,可达上百万摄氏度。日全食时在日面周围看到放射状的非常明亮的银白色光芒即是日冕。
日全食时,黑暗的太阳外围是银白色的光芒,像帽子似地扣在太阳上,因此称为日冕。日冕是太阳最外围大气。平时要观测日冕,需要用特别的日冕仪。日冕的范围很大,用日冕仪只可以观测到接近太阳表面的那部分日冕,一般叫做内冕。它的边界离太阳表面约有3个太阳半径那么远,或者说日冕的宽度约为200万千米。在此以外的日冕叫做外冕,它向外延伸到地球轨道之外。日冕的物质非常稀薄。内冕密度稍微大一些,但它的密度也低于地球大气的十亿分之一,几乎接近真空。
日冕的形状很不规则,有时候呈圆形,有时候呈扁圆形,结构也很精细,在太阳赤道四周有很多向外流动的“冕流”伸向远处,太阳极区则有一些纤细的羽毛状的“极羽”。
日冕的温度非常高,可达200万度。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离太阳中心最远的光球,温度是几千度。稍远些的色球,温度从上万度到几万度。而距离太阳中心最远的日冕,温度竟然高达百万度。这一反常的现象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们目前还未找到合理的解释。
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接近圆形;在太阳宁静年则呈椭圆形。日冕上有冕洞,而冕洞是太阳风的风源
我们凭肉眼观测到的太阳,只是太阳的大气层。地理学上把太阳从里到外划分为三层:光球、色球和日冕。
我们看到的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叫做“光球”。它是太阳外部很薄的一层,厚度大约只有500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光基本上是从这一层发出。光球表面有一些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的表面温度大约低1500度左右,在明亮的光球衬托下才显得阴暗一些,肉眼看起来就成了“黑子”。
在光球的外面,有一层呈玫瑰色的太阳大气,这一层叫做色球层。它的厚度约几千千米,气体稀薄,所发出的肉眼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色球层中,有时会向外猛烈喷射出高达几万千米至几十万千米的红色火焰,这叫日珥。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耀斑,也叫太阳色球爆发。
在色球层的外面还包围着一层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叫做日冕。它从色球层边缘向外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日冕离太阳表面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其高温高能的带电粒子以每秒350千米以上的速度不断地飞逸到行星际空间,好象是从太阳吹出来的一股“风”,这就是所谓的“太阳风”。
日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