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鲁谷想到韩延徽
本文转自:廊坊日报
从北京鲁谷想到韩延徽
■ 张东伟
近日到北京石景山区考察学习,听到看到很多鲁谷相关的地名,鲁谷村、鲁谷街道、鲁谷社区等等,因为好奇,就和当地的一个文化学者聊起鲁谷的由来,没想到竟然和我们廊坊的一位名人韩延徽有关。
原来的时候,在石景山区境内曾有一个鲁谷村。历史上,鲁谷村附近古迹很多,有辽代汉臣韩延徽家世墓葬及延寿寺,元代灵福寺,明代大慈寺、永年寺,清代崇兴庵、刚毅墓、佛科多墓。与原鲁谷村比邻,村南还有一个小鲁谷村。该地是旧时沟通门头沟、石景山、丰台的必经之路,骆驼队络绎不绝,大车南来北去,隆隆而过。这里曾建有关帝庙(俗称老爷庙)、南大寺(即大慈寺)、五道庙、三官庙等。如今鲁谷街道依然是非常著名的街道,这里有八大处公园、法海寺、石景山游乐园、西山森林公园等著名景点。
八十年代开始,在鲁谷村开始建居民小区,鲁谷小区曾经是石景山区最大住宅区。2003年还曾成立鲁谷社区,作为北京市在街道层面上进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它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东部,西长安街延长线(石景山路)南侧,辖区面积大,辖区内有很多中央、北京市属单位,还有石景山万达广场等繁华的大中型超市、大市场,数以百计的小型商业网点遍布社区,商贾云集,当时的鲁谷社区是繁荣的商业区,同时也是石景山区委、区政府所在地。
听着这位老师的介绍,勾起我的探究兴趣。
韩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即今廊坊市安次区)人,生于882年。辽太宗时封鲁国公,任政事令,世宗朝迁任南府宰相,应历九年(959)卒,赠尚书令,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内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争战血腥时期。此时北方契丹人领袖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八部并征服四周小国,势力越来越大。公元907年立国,916年正式称帝建立辽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登基,号“天皇王”,以强盛之势对应五代和后来的北宋王朝。当时的辽国之所以能走向强盛,除了耶律阿保机有自己的雄才大略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有一个如同汉初谋臣张良一样的开国谋士、宰相韩延徽。
当时,中原战事频繁,民不聊生,许多人逃亡到了契丹境内。当初中原所属的北部大藩,如幽州、涿州等地,很多汉人难于忍受本国藩帅对财富的掠夺,看到契丹地广人稀,像后世“闯关东”“走西口”一样,纷纷“闯契丹”“走大辽”去寻活路。这是一场足够规模的、自发的汉人北上移民潮。但汉人、契丹生活习俗、文化背景不同,于是韩延徽提出了“一国两制”,即“胡汉分治”制度:游牧系统一套,农耕系统一套,耶律阿保机接受他的意见,设置为南北两院,北面官,用契丹国制度;南面官,仿中原制度。两面官的推行渐渐地使汉唐的文官制度进入草原地区。韩延徽招募汉人到北边来垦荒,相对中原的战乱景象,这些开放的政策吸引了更多的中原人口迁徙到契丹。到了后期,契丹事实上已经成为胡汉杂居地带,收留安置了中原大量逃亡难民。为使他们安居乐业,韩延徽还主持制定了选定配偶、生息繁衍、实行农耕技术的优惠政策,使国家人口迅速增加,国力雄居列国之首。纵观历史,所谓“民族融合”就是由这类星星点点的制度化推演,慢慢成为后来“大中华”的文化版图。
韩延徽不但能文,在军事方面也展示出了能征善战指挥若定的才能。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郡升格为国,领土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都城为东牟山,在今敦化市。辽天赞四年,韩延徽随耶律阿保机征讨渤海国,韩延徽率众将破渤海国都城,渤海国随之被灭。耶律阿保机改渤海国为东丹国,任其长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韩延徽因战功卓著被拜为左仆射。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驾崩。作为一朝重臣,韩延徽曾经与耶律阿保机十三年君臣,治国安邦理念同一,彼此心无二念,此时伤心无比,悲痛欲绝。耶律阿保机去世后,耶律德光继位,为辽太宗。这时期,韩延徽被封为鲁国公,仍然担任政事令。奉命出使后晋之后,改任南京三司使。辽世宗耶律阮时期,韩延徽改任南府宰相,期间,他主持设立政事省,建立健全了行政管理机构,荐举使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官吏。辽穆宗应历年间,韩延徽辞官养老。
辽国共215年,韩延徽经历46年,其中为丞相40多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之后的数代君王都很倚重韩延徽。可以说,韩延徽成就了开国盛世,为辽国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农牧分治经济体系、民族融合体系,顺应了历史发展进程。
辽应历九年,韩延徽病逝,享年七十八岁。辽穆宗耶律璟知道后震惊悲痛,赠为尚书令,后代世袭崇文令公。葬幽州鲁郭,就是现今北京石景山区这块地方。据地名专家考证,鲁郭得名就是因韩延徽封为鲁国公,死后归葬于此地的缘故。“郭”是指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城郭,所以鲁国公所葬之地,即为鲁国公城郭,简称名为“鲁郭”。郭与谷音相近,在近千年的称呼中逐渐变为鲁谷。
韩延徽的子孙也世代在辽为官,开创了幽州韩氏一族。其中有史可查的有其孙韩佚,曾任辽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及始平军节度使等职。俣宁年间,授营州刺史兼工部尚书,升任上京副留守加太保,后以平州(今河北卢龙)节度使致仕。四代孙韩资道,道宗清宁初,以荫授检校国子祭酒、行右卫率府副率。历供军副使、检校工部尚书,颇有治绩。20世纪80年代初,韩佚、韩资道等韩家墓志也相继这一带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