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24篇论文造假,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回应来了
导语
自5月起,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陆续有人匿名发帖,质疑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论文存在一图多用和重复使用等问题。截至目前,PubPeer网站上能检索到有上述被质疑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含董晨的论文有24篇。
在这些论文里,出现了部分实验图像在不同项目中重复出现,但标记数值不同的问题;两幅实验图像相似度极高;不同指标的直方图完全一致的情况。目前发现的24篇论文全部由董晨担任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
对于上述质疑,董晨于6月27日回复称,“PubPeer上有人对于我们部分文章的少数展图有些疑问,我们非常认真而慎重地对待,正在深入调查和核实原始数据。据初步了解,可以排除有意的学术造假,没有任何论文的科学结论有所改变。有些疑问是因为提问者对于研究内容的不熟悉。但也有极少数情况存在无意的错误,我们正在和杂志合作进行修改。由于跨度时间长,涉及的学生、博士后较多,调查还在继续中。”
董晨强调,“基本上排除恶意造假,展图没有经过人为加工,造假是不成立的。”
董晨稍晚时表示,有些被重复使用的图片其实是同一个实验。其中有一篇论文则是“搞错了”,出现了技术错误,已在和杂志商量修改。他已在PubPeer网站对部分文章的质疑进行了回应。
这些被质疑的论文发表时间从2003年延续到2019年,大部分在董晨供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期间发表,还有部分论文是董晨在华盛顿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期间发表的。文章多见于《Immunity》《免疫学杂志》《生物化学杂志》《实验医学杂志》等期刊。还有论文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主办的《自然-免疫学》。另有两篇论文分别于2007年、2019年被《自然》杂志收录。
2019年2月, 《Immunity》新一届编委会名单正式公布。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免疫所所长董晨成为该刊编委。当时与董晨一同成为编委的还有去年11月曾被质疑论文造假的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
作为通讯作者,董晨确有“把关之责”
导师担任通讯作者的情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普遍。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责任,因此通讯作者不只是个“通讯员”,实际上要保证文章的可靠性,对论文发表中各类问题负责。
董晨和学生在一起。图/清华大学医学院官网
因此,此番无论涉及的学生或博士后是否的确是“无意出错”,作为通讯作者的董晨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把关不严”责任,这一责任无法推脱。这也提示各位学界“大佬”,维护自己的学术声誉,不只要对自己撰写的内容负责,更需要对整个团队负责。涉及学术问题,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大意。
“是否造假”既要向学界回应,也要向公众解释
公众对学界不了解,学界对公众不开放——这种互不交流的生态下,对学术界的监督是非常匮乏的。这也滋生了一些学术不端者的侥幸心理: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发表论文却是扎根学界的刚需。
这也要求,一些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学术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术不端”相关线索的调查和公开力度,同时积极与公众进行沟通。
以这一次的风波为例,有网友指出的确有三篇文章的贴图存在小瑕疵,其余大多数文章没有问题,只是质疑者没有理解透文章。
果真如此的话,那也应该有一说一,清华大学或中科院等相关机构应该对暴露的问题进行详尽的调查,并进行公开的、令人信服的回应,或洗清董晨院士的黑锅,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
普通公众或许对专业文章难以理解,但有关方面对问题本身的详细披露和解释本身就是一种表态,代表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以及允许批评、包容质疑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