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如何灭亡高句丽棒子的
唐朝灭高句丽之战
642年11月,高句丽国内发生政变,大将泉盖苏文杀建武,立藏为王,自任莫离支(相当于唐兵部尚书),专擅国政,并且频频发兵攻打新罗。新罗向唐求援,唐太宗诏谕高句丽罢兵,泉盖苏文置之不理。此时的大唐经过十多年修整已颇为强盛,于是着手进行征高句丽的准备。
唐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数十座城池,并于645年6月20日进抵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县南),随后,唐军击败来驰援的高句丽军队后围困高句丽军队。
第二次征高句丽虽然没有直接攻伐其本土,但通过一系列的袭扰,让高句丽疲于奔命、疲困不堪。此时收复辽东,攻打高句丽的时机已经成熟,太宗决定发动第三次征高句丽。
公元655年,新罗再次告急,派使者来朝哭诉高句丽、靺鞨夺其三十六城,哀求唐高宗出兵救援。唐高宗为继承父志,开始着手第四次征伐高句丽的准备,并派出军队援救新罗。
661年4月,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唐朝正式派大军出动。此时李治也一改之前的战略动向,他决定先攻下百济,对高句丽形成夹击之后再一举扑灭高句丽。
经过第四次征伐后,高句丽已是强弩之末,唐朝灭高句丽也只是时间问题。
666年11月,唐高宗再派经验丰富的李勣作为主帅,统一指挥辽东各军, 667年2月,李勣率大军渡过辽水,9月,攻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之前东征唐军都未能攻破),668年2月攻克扶余城,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668年9月唐军各路兵马会师合围平壤城,高句丽王藏遣泉男产率首领九十八人来降,但莫离支泉男建拒不投降,率领本部兵马闭门拒守。9月12日,高句丽僧信诚作为唐军内应打开平壤城门,唐军冲入城中,男建自杀未遂被俘至此,建国705年的高句丽棒子终为唐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