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就能让梨的孔融,长大之后竟然被曹操以不忠不孝之名处死?
说起孔融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们从小在背诵《三字经》的时候就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才4岁就有谦让的美德,按道路这长大了在历史上应该是一个正面的角色。然而在那个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时代,曾经与诸葛亮起名的他却被扒出来一大堆"黑历史"。在建安十三年8月29日,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一系列罪名处死。而且其中有一条罪状竟然是因为孔融曾经说过"父子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恩情。父母生孩子只不过是情欲的结果"这句话就而被定为了不孝。一个从小就被当成榜样的人,长大了真的成了不忠不孝的逆子?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也"建安七子"之一。他是孔子的第19世孙,也是太山都尉孔宙之子。这个人小时候句很聪明,而且特别的勤奋好学,在很小的时候就和平原陶丘洪等人并称俊秀。在汉献帝即位后担任过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和北海相,那时候人们都叫他孔北海。他在任的六年里,不仅修了城邑,还建立了很多学校,推举贤才的人做官,将他的家学儒术推行广大。这些举措,不仅受到了百姓的爱戴,连刘备都曾表荐他兼认青州刺史。
而且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孔宙去世。孔融因此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可当时他哥哥好朋友张俭与当时的常侍侯有过节,于是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走投无路的张俭只好逃到孔融家中,而此时他哥哥又不在。张俭看孔融年幼就没有告诉他实情,可孔融却说:"哥哥虽不在家,但您是我哥哥的门客也是我的门客"于是他就留张俭住在自己家。后来事情泄漏,张俭是逃脱了,可孔褒、孔融却被逮捕入狱。在治罪的时候,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可他孔褒却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在问他们的母亲的时候,她母亲也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这一家人都争着赴死,搞的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后来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却因为这事情闻名了起来。
据《御览.秦子》记载,孔融在担任北海相时,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为自己的亡父哭泣,但是脸上却一点憔悴的样子也没有,于是孔融就治了这个人的罪。而且还有一次,他手下的人抓住一个盗窃邻家新麦的窃贼,当他得知是因为该贼家中无粮,不忍母亲挨饿而去偷盗之后,就只是训诫一番然后免罚贼人,并对其孝心表示嘉许。很之前像他一样的人当了官以后,都性情大变,变得圆滑而傲慢。但是他依旧为百姓着想,坚持自己的道义,有时故意用语出惊人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独立特行的一面。对比他之前的名声,可见楼来曹操假借不孝之名就处死孔融的罪名是不成立。实际上就是因为孔融这个人太刚正不阿,犯了曹操的忌讳。而且在曹操平定北方的过程中,孔融确实对其多有暗讽,但暗讽之事可能只涉及曹家私事。因为他得罪曹操是真,公布的那些罪名是假,假如孔融生在安定的现在,想必他的声名功绩应该更会为后世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