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和宰相结成盟友,边教育皇帝边治理国家,还开创著名盛世
有明一朝,太监都是政治舞台上最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在一般印象中,太监都是一门心思揽权贪财、坑苦国家的“人(如果他们还算人的话)”,他们拼命和朝堂上的文官相互争斗,活活把国家搞垮。但是有这么一段历史时期,太监和文官首脑的联系却很紧密,并且开创了“中兴之世”。这位大太监就是冯保。
冯保
冯保早在嘉靖中期就已经成为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皇帝继位后又被任命为东厂提督兼任御马监首领太监,按接班次序也该轮得着他做司礼监掌印太监。但是时任首辅高拱却偏偏要和他过不去,故意安排一些没有执政经验甚至原来管饭的(尚膳监)太监来做司礼监掌印。这让有能力有想法有野心的冯保对高拱大为不满,而恰好内阁次辅张居正也想把高拱干掉,两人一拍即合。
明穆宗刚刚去世,冯保就和太后进谗言,并且擅自矫诏被任命为“顾命大臣”。新君登基后的第一次上朝,冯保居然站在他的身边,朝野内外为之震动。而高拱嘴上又不严,曾在内阁中公开表示:“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而话到了冯保嘴里就变成了:“高拱说太子是十岁小孩,怎么做天下之主!”太后和小皇帝全都大惊失色,高拱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高拱回家以后冯保还不解恨,还要想方设法弄死他,搞得整个朝廷都看不下去,高拱才勉强捡回了一条命。
李太后
冯保虽然心胸比较狭窄,但是对皇帝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皇帝再怎么闹,看见冯保过来也要正襟危坐说一声:“大伴来了?”小皇帝晚上偷偷跑出去和他所宠爱的小太监玩耍,冯保也要给李太后打小报告,又让他的铁杆盟友张居正代皇帝草拟罪己诏。
此时皇帝已经十八岁,亲政已经两年,正是最要脸的时候,看了罪己诏脸羞得通红,恳求太后能不能不发?但是太后狠下心来不听他的,这篇让皇帝丢脸的罪己诏最后还是发了下去。皇帝早就看冯保不爽了,无奈李太后和张居正还在,而冯保平时做事也还算秉公执法,而且对子弟约束甚严,抓不住他什么把柄,因此皇帝也就只好无可奈何。
冯保虽然没什么执政的才干,但是冯保在外朝方面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掺和:和张居正结成铁杆盟友以后,他做的就只是全力支持张居正的工作,并且积极帮助张居正清理妨碍张居正执政的人。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张居正的一家独大,甚至有超越皇权之嫌,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张居正的“万历中兴”之所以搞得这么热闹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与太监集团首领冯保的支持是脱不开关系的。
“万历中兴”发行的万历通宝
虽然说冯保对国家社稷还算有点贡献,但是他和张居正的所作所为却极大程度上地伤害了朱翊钧那幼小的心灵,毕竟谁家的少爷也不喜欢身边有个下人老是给老太太打自己小报告,犯点小错还有下人“帮”自己把自己骂的狗血淋头。张居正在的时候出于对师傅的敬爱和害怕的复杂感情他还不敢有什么表示,等到张居正一去世,神宗皇帝正式当家做主,就是清算的时候了。
万历皇帝
即使在马上要处理冯保的时候,小皇帝还是对这位“大伴”颇为忌惮,在将冯保贬黜到南京去的诏书快要颁布的时候,万历还担心地对左右说:“要是大伴赶到大殿上质问我,我该怎么办呢?”左右宽慰道:“既然旨意已经定了,冯保还敢进来吗?”接到诏书后的冯保只能郁郁然地前往南京闲居,不到几年就去世了。
冯保和张居正的内外组合一起缔造了明代最后的一段黄金时代——“万历中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人上位的过程并不算干净。而两人的下场不但不算太好,还导致了极大的弊端——内官和文官集团的勾结从此开始,并且最终导致了四十年后的阉党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