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青岛会议期间,毛主席5次游览青岛,离开后说:以后还要再来
1957年7月12日到8月11日,毛泽东主席在美丽的青岛住了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载入青岛史册。
之所以载入史册,不仅仅是因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多位领导人莅临青岛召开会议,更是因为新中国第一次海上阅兵就是在青岛进行的。毛泽东主席曾说:“有海就要有海军,没有海军不行。”
新中国的海军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关怀下,经过八年的建设,终于初具规模,在青岛首次亮相。
于是,1957年毛泽东主席来到了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的青岛,这一年毛泽东主席在美丽的青岛留下了很多足迹和故事。主席曾经5次游览青岛,在这里的大海里遨游,离开后还表示了想要再次来到青岛的想法。
毛主席莅临青岛
1957年,因为南京炎热的天气,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临时从南京改到青岛召开。此举只是提前“移师北上”,因为8月1日,毛泽东主席要在青岛进行建军30周年海上大阅兵。
7月12日中午,毛泽东主席乘坐“伊尔――14型4202号”专机飞抵青岛,随机同来的还有陈伯达、田家英、叶子龙和主席的夫人江青等人。
毛泽东主席一行人下榻在青岛的迎宾馆,这中间还有关于毛泽东主席的两个小故事,在《毛泽东与青岛》中详细的记载了事情的经过。
第一个小故事,是关于毛泽东主席选择迎宾馆为下榻宾馆的小故事。
据当时担任青岛市市委书记的矫枫回忆:当时为主席安排了两处下榻地点,以备毛主席选择,一处是龙山路上的原德国胶澳总督官邸——迎宾馆,另一处就是八大关风景区内的山海关路5号欧式别墅。
毛主席下了飞机,在听取了汇报后,毛主席自己选择了迎宾馆作为此次青岛之行的下榻宾馆。原本,在宾馆中准备的是软床,7月12日早上,南京方面与青岛再次联系确定主席的接待事宜,此后,这张软床就被改为了硬床。
那天早上的长途电话是矫枫亲自接的,南京方面再次与矫枫确认了主席在南京的具体登机的时间,之后告诉矫枫,主席并不喜欢睡软床,反而喜欢宽大一些的硬板床。
于是,挂了电话后,矫枫马上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了滕景禄。根据中央指示,滕景禄一边赶去机场准备迎接毛主席,一边安排青岛木器一厂以最快的速度制作一张硬板床。
“一木”的同志幸不辱命,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双人硬板床,送到了主席下榻的宾馆。
原本,毛主席的卧室和起居室都是安排在了迎宾馆二楼最好的总督卧室。但是,毛泽东主席并不喜欢爬楼梯,自己选择住在一楼一进门右拐的一个普通套间里,把青岛市委给他安排的总督卧室让给了来青岛度假的李敏、李讷和毛新远。
主席住的房间非常宽敞,没有过多的陈设。除了那张宽大的双人硬板床,就是那张德国制造的写字台非常显眼。主席对这间房间非常满意,“这样很好,很方便,到院子里去散步也很方便。”
第二个小故事,自然是毛泽东主席与书的小故事了。毛主席喜爱读书人尽皆知,只要有空闲,毛主席就会读书来消遣,不管是征战沙场,还是公出在外,都离不开书。
毛主席之所以喜欢双人硬木板床,就是因为这样的床便于放书,这样主席可以躺在床上看书。毛主席的工作之余用读书来当做消遣这是众所周知的,书籍伴随着毛主席南征北战,这次来到青岛,主席带了足足一卡车的书籍仍觉得不够。
于是,就让青岛市委的同志帮他去图书馆找《聊斋志异》和《古诗源》。虽然,毛主席对这些书十分熟悉,但是写作时还是要再一次查阅原书。
所幸,青岛市委的同志在青岛市图书馆里找到了《聊斋志异》和《古诗源》的线装读本,能看到这样版本的书让毛主席很是兴奋。
毛主席游览青岛
毛泽东主席在青岛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应该就是5次游览青岛和在海洋中畅游,在《1957年,毛主席在青岛的日子》的报道中也对这段故事有所描述。
毛主席第一次在海洋中畅游是7月16日下午4点,这天,主席第一次来到青岛第二海水浴场。毛主席是一位游泳健将,游泳这项运动从他青少年一直延续至今。
原本,进入浴场的毛主席还是兴致勃勃,可看到空无一人的海水浴场,毛主席就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游泳呢?
原来是为了确保主席的安全,浴场进行了戒严手段,这让主席很不高兴,还说:“这里的人如果再这么少的话,就不再来游泳了。”毛主席是最反对脱离群众的,这样的做法怎么能让主席高兴。
毛主席此次游完泳返回迎宾馆的时候第一次游览了青岛。他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要按照原路返回,想多看看风景。于是,主席的司机朱锡麟在回程时,沿着八大关景区,路过太平角和中山公园,一路开回了迎宾馆。
一路上,朱锡麟放慢了车速,让毛主席能看清窗外的景色。青岛真是美呀!碧海蓝天、阳光和煦,毛主席都称赞中山公园西南墙外的湛山路像南京中山陵的林荫大道一样。
第二次是7月22日,这一次同样是毛主席游完泳返回时。7月份的青岛,平均气温最高不到25℃,海洋附近只有20℃左右,这个季节更是青岛的多雨季节,在水中待久了就会冷。
此时,毛主席已经64岁了,因为天气原因,初到青岛时毛主席还得了感冒,他的医生已经不准主席在水中待太久了。
所以,每次主席只能游泳一小时。在返程时,毛主席再一次沿着延安路、辽宁路、泰山路、商河路、中山路游览了青岛市。
第三次就是8月1日当天。这一天,毛主席在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的陪同下,欢庆了建军节。又在肖劲光大将的寓所吃到了地道的家乡饭,在返回迎宾馆的路上,第三次游览了青岛市的市容市貌。
这一天下午还有一点小插曲,毛主席并不知情,也没有影响正常的建军节活动。
12点23分,青岛市公安局防空处向内卫组示警,在东南方140公里处发现一架大型敌机。内卫组在迎宾馆内开展各项防御准备,这次警报在晚上10时40分解除。
之后的第四次和第五次游览青岛分别在2日和3日,毛主席乘车分别按照不同的路线游览了青岛市的主要街道,基本上把大半个青岛市都游览了一次,对青岛的市容市貌很是称赞。
毛主席主持会议
毛主席在青岛还组织召开了省市委书记会议,会议的大半时间是在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红亭”中召开的。
这座“红亭”是青岛八大关海滨第二海水浴场东岸的一座凉亭。解放初期,我党的一次中央高级会议就在这里举办。这是一座长12米、宽8米的长方形凉亭,水泥基座,上面由16根天蓝色的方柱和人形红瓦屋顶组建。
亭子高超过3米,微翘的檐角既能防雨又能防晒。得名“红亭”不仅是它承载了红色记忆,还因为它独特的大红屋顶。这座“红亭”建造于1934年,历经多年风雨沧桑,如今周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在召开这次各省市书记会议前,毛泽东主席在沪、宁进行实地视察,充分了解了基础情况之后,亲自起草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并在19日至30日期间十多次向中央和地方领导征求意见,经过这样既民主又集中的讨论和修补才最终定稿。
最终,《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在30日的会议上印发,《毛泽东选集》中题解介绍还说:“这篇文章在同年八月,又印发给党内领导干部阅读。”
会议间隙,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利用业余时间游览了青岛,青岛的秀美风光和宜人气候给领导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令人可惜的是,因为青岛缺乏承办大型会议的基础物质条件,再也没能承办之后的中央会议。
就这样,这次成为毛主席唯一一次莅临青岛参加会议、游览市容,在“红亭”召开的这次会议也成为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青岛唯一的一次聚会。
毛主席点评诗词
毛主席到青岛后,患上了严重的感冒,头晕、恶心、咳嗽,经过药物治疗仍不见好转,为了避免海上阅兵再次受风寒,加重病情,毛主席委托周恩来总理代为检阅海军。
之前在南京,原本毛主席想要到长江三峡游泳,鉴于三峡水流湍急,十分危险,毛主席的这一想法没有得到政治局的批准。
来到青岛后,又因为身体原因,不仅中断游泳,还没能亲自检阅海军。这众多因素林林总总,让主席想到了范仲淹的两首词《苏幕遮·碧云天》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8月1日晚上,毛主席对这两篇词做了点评。2003年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1957年毛泽东在青岛》一文中,对毛主席的点评做了详细记录。
毛主席认为经常读婉约派的词作,时间久了就会厌倦。相反的,读豪放派的词作,读久了也会不喜欢。可见得,毛主席认为两种词风应当兼读。
而毛主席的词风偏于豪放,其中夹杂着婉约的风格。范仲淹的这两首词兼得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家的所长,算是“中间派”。
毛主席又评范仲淹的这两首词“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所有人在读宋词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偏好,有的人喜欢婉约派,有的人偏爱豪放派,人人的喜爱都不是单一的。
毛主席说:“睡不着,哼范词”。毛主席写了很多自己的心得,让江青看一看自己的品评,之后也给女儿李讷也看一看。
8月11日,完成了青岛之行的毛主席,早上八点迎着朝阳,离开了迎宾馆,坐上开往飞机场的“吉姆”轿车。
这时,警卫人员早已在飞机场部署妥当,那架银白色的“伊尔——14型4202号”专机安静地停在停机坪上,等待着主席的到来,很多青岛的党政领导前来流亭机场为毛主席一行人送行。
9点多,毛主席身着白衬衫、灰色长裤来到了机场,他与众人一一握手道别,登上飞机后,又在舷梯顶微笑着与众人挥手。
飞机直上云霄,毛主席完成了自己这次青岛之行。在离开青岛后,中央多次表示:今后每年主席都要来青岛,因为毛主席对青岛的印象非常好。
得到了中央的指示,青岛市委把迎宾馆重新翻修一下,并种植了果树、花卉和多种观赏性植物,还专门建造了围墙,把迎宾馆变成了一个大院子。
可是,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毛主席再也没有来到过青岛。此次青岛之行成了毛主席唯一一次的青岛之行。
结语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一生到过祖国的很多城市,毛主席也曾经表示过,想要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此次毛泽东主席的青岛之行,使得青岛的军民有机会迎接新中国的缔造者。
他们为了此次迎接毛主席的到来,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也为了毛主席能再次来到青岛做了很多工作。毛主席自己也对青岛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并表示会再来青岛。
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毛主席再也没有来过青岛,中央的大型会议也没有再一次在青岛举办。
参考文献
[1]张绍麟,新中国第一次海上大阅兵——1957年青岛海军受阅纪实<期刊>·社会科学Ⅰ辑·军事;·哲学与人文科学·中国近现代史;《党史纵横》,1994年.08期5_6
[2]《毛泽东与青岛》(报道)青岛早报,2004年0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