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万历初年,天下大治,一扫大明昏昏昏沉沉的气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得益于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主角----张居正,几乎以一己之力再创明朝辉煌十年。
嘉靖四年(1525年),张居正在荆州府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的一位秀才的家里出生。其曾祖父因做了一个这样的梦:月亮落在水瓮里,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浮起来,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圭与龟同音,取美玉之意)张居正从小就是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童试,名列第一,荆州知府李士翱惊叹不已,对小白圭十分怜爱,召见了他,对他进行了一番夸奖勉励,嘱咐小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第二年,十三岁的张居正参加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有一种传说,顾璘希望对张居正多加磨砺,受一点挫折,以成大器。(注:明代干涉科考是大罪,此事为见于正史记载。)嘉靖十九年(1540年),才高气傲的十六岁张居正终于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解下犀带赠予居正:“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
(伊尹: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论语》编撰者之一。)
张居正 画像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进入当时徐阶掌握下的翰林院。后来又做了皇子裕王的讲官(裕王:后来的隆庆皇帝,万历的父亲)。接下来这近二十年的政治经历,让张居正对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很多将来可能进入官场的人,这为张居正打开了人脉。当时嘉靖皇帝沉迷炼丹修道,国家内忧外患,一片混乱,徐阶正暗中积蓄力量准备扳倒严嵩。嘉靖末年,严嵩倒台。后来隆庆帝登基,内阁依旧斗争激烈,徐阶、高拱先后担任首辅,隆庆二年(1568年),徐阶终因年迈致仕返乡。次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在这期间,张居正不断升迁,先是以裕王旧臣的身份,被提拔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竿”了。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崩,留下年仅十多岁的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和他的母亲李太后。
万历母子 剧照《万历首辅张居正》
蓄势待发的张居正看准时机挺身而出,联合司礼监太监冯保干掉了高拱,成为新任首辅。张居正接手的大明王朝,此时已近200年,各种问题都凸显出来官僚集团人浮于事,土地集中,农民破产,社会矛盾突出,财政濒临崩溃,形势空前严峻。在官场磨练多年的张居正,面对这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启了为期十年的“万历新政”。
首先,面对贪腐成风、人浮于事的官僚集团,推出“考成法”。考,即考核;成,即成效;所谓考成法,就是专门考核官员办事成效的方法。他以内阁控制六科,以六科控制六部。对于要办的事制定严格的时间表,干不好或干不完就会被炒鱿鱼。从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考试,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拖拉现象。考成法的实行,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针对国库空虚,财政赤字,张居正开源节流:节流方面,从皇帝到底层政府官员,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开源方面,针对土地兼并,大地主隐瞒逃税的情况,万历四年(1576年),张居正下达考核标准,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一下子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清丈土地,结果查出一大批地主隐瞒土地。当时查出的全国土地面积比隆庆帝时期多出近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河南省。当然,张居正得罪了一大批高官权贵。在完成土地普查后,万历九年,张居正以此为依据,推行“一条鞭法”。之前朝廷赋税都是收粮食、布匹等实物,还有徭役摊派(在古时代统治者强制分摊给人们的无偿劳动)。此后一律折成银两收缴,减少物资浪费和存储成本,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万历十年(1582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这是中国历史上以此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财政改革,货币的流通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张居正死后新政大多被废除,以银两缴税的方法保留下来,影响至今。国库财政好转后,张居正开始派水利专家治理黄河、修缮京杭大运河;其手下名将戚继光、李成梁打服蒙古、女真等国家,还在张居正主持下修复长城,稳定北方边境。另外,张居正还反对传统的“重农轻商”观念,认为应该农商并重,并提出“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因此他也反对随意增加商税,侵犯商人利益。这些做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缓和了一触即发的阶级矛盾,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居正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张居正的理财政策除了为朝廷公室谋利,也十分重视人民的实际生活。他推崇敢任事、有担当的循吏,如能打仗会贪污的殷正茂,摈弃清廉守己但不会做事的清流,如大名鼎鼎的海瑞,张居正始终没有启用他。
张居正 剧照 《万历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为国事夜以继日地操劳,万历五年,多年未见的老父去世,按照祖制,朝廷官员的父母过世,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三年,期满起复为官。张居正的改革才刚刚开始,此时离开必使改革功亏一篑,他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夺情。(官吏去职守丧在家,朝廷强令其出来做官,以素服办公,称为“夺情”。或因朝廷特殊需要,不去职回家守制,素服办公也称为“夺情”。)明朝的士大夫忠君尽孝的观念根深蒂固,未能尽孝何来忠君。满朝官员纷纷上折子要求张居正回家守制,给居正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此时神宗还不能亲政,国家大政均需居正裁决,不想让居正回家守孝。最终由神宗诏谕群臣,再及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非议才消止。但是,“夺情”风波也让张居正得罪了天下读书人,从此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张居正扭转乾坤,居功至伟,皇室自然要投桃报李,张居正是明朝第一位生前被授予太师称号的官员,其儿子被钦点为状元榜眼,荣誉、赏赐络绎不绝,万历皇帝都从不直呼其名。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对这位学生也是呕心沥血。张居正这一身只对两件事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一是自己的改革事业,另一个就是皇帝的教育。万历登基时还太小,对一些国家大事的处理没有经验,张居正不但讲课还亲自制作了一套《帝鉴图说》,将古代皇帝做的好事坏事汇编成册,并配有插图,让万历能够轻松看懂其中的道理。
有着当时最好的老师----张居正,最好的学生----万历,做好的陪读----冯保,最负责的家长----李太后,按理说强强联合应该产生大于四的效果,结果最后的结局是化为零。身为日理万机的首辅,还要身兼万历老师,张居正想上了发条的机器,不知疲倦的工作,终于积劳成疾。万历十年(1582年)6月20日,张居正病逝,走完了57年的人生历程。万历一方面给了他最高的哀荣,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一方面高兴终于摆脱了束缚自己的大山。同时饱受张居正打击的权贵们弹冠相庆,准备向张居正留下的新政发动新的攻击。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言官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张居正的个人生活不算清廉,也喜欢享受,回乡葬父时曾坐过地方官为他特别制定的三十二人抬大轿,威势显赫,连万历皇帝都没有过的待遇
张居正坐轿模型
但查抄张居正整个家族,仅搜出白银十万两,而在冯保家,金银抄出一百多万两。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后万历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万历新政随后被废止,一场能最后挽救明朝的改革就此人亡政息。万历不得不吞下自己酿造的苦果,国家形势急转直下,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天启二年(1622年),天启皇帝为张居正复官复荫。万历去世后的第二十四年(1644年),崇祯皇帝上吊煤山,明朝灭亡。
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海瑞
“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梁启超
“世间已无张居正。”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
当年明月给出评价:“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但在明代浩如烟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复杂的人。”
所谓大善大恶之人,皆不成大事。我小时候爱看电视剧,总结出人应该分为两种,好人和坏人,非黑即白。随着慢慢的长大,有了点人生经历,开始发现人性的复杂和不确定性,这也是生而为普通人的我们,去探寻生命意义的动机所在。张居正是一个神人,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改革事业目标而奋斗。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皇帝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他拙于谋身,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但读懂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后,会觉得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后人的评价于他而言不足轻重,他自己忠于理想无愧于心,已是超于常人。可惜的是,他亲手教出来的学生未能理解他,最终断送了大明的命脉。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
张居正故居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古城东大门内。荆州古城一条以张居正命名的街巷由来已久,顾名思义张居正故居就在这条街道上。
张居正故居(今湖北省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