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大军师排行榜出炉,第一名竟是他?
第十名:陆抗
陆抗,字幼节,陆逊次子,因为父亲陆逊被吴主孙权猜忌,而在仕官初期未得重用,但他最终通过努力化解了孙权的疑惑,成功进入吴国权利核心。在西陵之战中,西陵督步阐降晋叛吴,陆抗率领吾彦等将领向西陵城急行军,诸将提议在敌援军赶到之前攻城,因陆抗曾经亲自整备西陵城的防卫工事知道强攻西陵城十分困难,判断战事将会演变为长期战。他力主修建双重工事,内围步阐,外御晋军。但这一工程强度很大,士兵苦不堪言将领也不断有人反对,同时多数将领主张尽快强攻,陆抗允许他们进攻一次,果然没有取得任何战果。此后,再无将领反对陆抗的意见,随后晋车骑将军羊祜有进攻江陵的迹象,部将提出回访江陵,但陆抗不为所动,说道:“江陵的防御坚固粮草充足,不会轻易被攻破,即便万一失守也容易夺回。反之,如果失去西陵则荆南蛮族骚动大局危矣。一想到失去西陵可能出现的危局,就更应该优先夺回西陵。”此后,陆抗面对危局指挥得当,成功镇压西陵叛乱,陆抗可谓支撑吴国晚期首屈一指的功臣。他身处吴国权利核心期间,晋国对吴的攻势从未取得较大成果。
第九名:荀彧
荀彧,字文若,荀彧年轻时就才名远扬,被誉为“王佐之才”。在东汉末期的动乱时代效力于掌握东汉实权的曹操,多次献策辅佐曹操成就霸业,他的功绩主要集中在曹操发展期的内政方面,但同时在军事谋略上也多次谏言献策。在官渡之战中,他分析比较了曹操和袁绍的优劣势激励了曹操,并且荀彧还详细地分析了袁绍阵营的人物各自的弱点,“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在之后的官渡之战中,荀彧的说法得到了验证,颜良和文丑中计被杀,田丰触怒袁绍,战前便被投入牢狱。许攸因觉没法飞黄腾达带着重要情报投降了曹操,审配和逢纪加深了军队内部的派系斗争,官渡之战后拥立三男袁尚直接导致了袁绍势力分崩离析。荀彧独具慧眼,不仅推荐人才十分敏锐军事谋略也灵活运用,虽说荀彧更多被任命为后方守备,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谋略都能被他事先看透,可靠地守卫了曹操的大后方,他作为军师对早期的曹操势力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八名: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他恐怕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最优待的角色。实际上,孔明作为政治家的成绩比军事更加出色,但其在正史中也确实曾经偶尔作为军事亮眼表现。在赤壁之战中,他和吴国的周瑜一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此外如果没有诸葛亮,恐怕《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勾画的征伐南蛮便无法成功。同时,他施计困住并击杀魏国名将张郃,也是诸葛亮一大战绩。然而,他在北伐中没有因才施用,虽说国力的差距才是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没有正确的使用人才也是一大因素,蜀国连年北伐最终造成国力疲敝。但他依然是远超魏吴两国大多数同行的顶级军师。
第七名: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魏王曹操死后被其子曹丕重用的军师,在对蜀国及公孙渊的战役中立下大功,在与蜀国交战时孟达和诸葛亮合谋叛变魏国,司马懿用书信迷惑孟达,然后昼夜兼程强行军只花了八天就率军赶到上庸,而常理而言从其驻地到上庸需要一个月之久,此举令孟达大吃一惊,被包围之后孟达的部下渐渐都背叛了他,最终司马懿击败孟达并将其斩首,此次行动可谓急如闪电,极大地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在与公孙渊的战斗中司马懿敏锐地察觉到公孙渊的用兵策略,事先预测出对方的行动,很快就击败了公孙渊。有人将司马懿与诸葛亮并称《三国演义》中的两大军师,因为正史中的诸葛亮并未像《三国演义》中取得了那么多功绩,再者,虽然魏国在国力上明显强于蜀国,但在一些战役中司马懿也确实击败过诸葛亮,所以将二人如此排序也是合情合理的。
第六名:法正
法正,字孝直,法正原为益州刘璋麾下军师,虽在刘璋部下历任新都县令和军议校尉,但没有得到重用。认为刘璋成不了大事的法正转而协助刘备攻占益州,法正向刘璋进言与曹操断交并与刘备结盟,然后利用张鲁的威胁顺水推舟让刘璋派自己出使刘备,随后劝说刘备入蜀。后来郑度建议刘璋进行焦土作战,刘备听闻后问计于法正,法正则预判刘璋不会采用焦土作战的方案并送出劝降信,同年(214年)成都被包围后刘璋很快就投降了。之后法正继续辅佐刘备在进攻汉中时随军出谋划策,在定军山之战他用计帮助黄忠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从而使刘备军大获全胜。据说曹操听闻是法正献策后曾说:“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并且曹操还说“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第五名:贾诩
贾诩,字文和,贾诩年轻时名声不显,但却得到汉阳的阎忠高度评价称赞“贾诩有良,平之奇。”他曾在宛城对曹操成功施计并使其失去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在官渡之战时,袁绍军的许攸投降并透漏乌巢乃袁绍屯粮之所且守备薄弱,在许攸进一步建议曹操奇袭乌巢时,曹操的许多亲信怀疑许攸,但贾诩和荀攸却表示了支持。曹操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亲自率领五千步骑奇袭乌巢,最终大获成功大败乌巢袁绍守军。在曹操与马超韩遂联军于潼关交战时,贾诩向曹操提议使用离间计使马超与韩遂不和,成功击破联军。在赤壁之战将要打响前他提出以现在的情况不利与孙权交战,建议先在刚占领的荆州站稳脚跟,建立必胜的姿态之后再劝降孙权。而曹丕在问及对蜀吴战略时,他也曾进言不可急于进攻,曹操和曹丕均未采纳贾诩的谏言而出兵最终都吞下了战败的苦果。贾诩自知非曹操老臣而又长于用计,因此不结交他人子女婚嫁不攀高门以此避嫌,天下的智者于是纷纷归附于他。
第四名:周瑜
周瑜,字公瑾,周瑜因为相貌俊美而又被称为“美周郎”。他拥有的全能无人可出其右,在武将、司令官、军师这些角度看来他都是吴国不可或缺的存在。周瑜最值得称道的是在赤壁之战击败了拥有压倒性兵力的曹军,虽然《三国演义》描写为诸葛亮的功劳,但史实却是周瑜居功至伟。在孙权军中投降派占多数的情况下,周瑜详述敌我优劣并说服孙权开战,随后正如周瑜预测的那样,曹军中爆发疫病之后赤壁一战更是大败输亏,这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军师史上最华丽的功绩之一了。但可惜的是周瑜英年早逝,如果他能够活得更久,那肯定可以留下更多的功绩吧。
第三名:陆逊
陆逊,字伯言,陆姓被称为是吴郡四姓之一的名门望族,陆逊出生于陆氏旁系,其军略战术方面的才能在吴国诸将中也可谓出类拔萃,他在与蜀国的交战中崭露头角,在进攻关羽把守的荆州时,用谦恭的态度给关羽写信称赞其的功绩。关羽因此放送对吴国的防备,为吕蒙白衣渡江、生擒关羽打下基础。在关羽被斩首后刘备亲率大军来袭之际,陆逊被任命为大都督,虽然陆逊年纪尚轻吴军内部有很多人轻视他,但他使部下严守军令以慎重的态度识破伏兵毫不理会刘备的挑衅。在察觉蜀军的疲弊后转守为攻,用火攻等手段攻击蜀军,成功地断蜀军退路并大败其军势,使刘备败走白帝城。在与孙权关系的蜜月期,孙权甚至刻了玉玺放在陆逊住处。
第二名:荀攸
荀攸,字公达,荀攸通过荀彧的举荐,以军师的身份侍奉曹操,荀攸在随军征讨荆州的张绣时向曹操进言:“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建议切断刘表对张绣的兵粮补给,曹操没有听取进军至穰。”正如荀攸所料,刘表援助了形势危急的张绣,而曹操惨遭战败。事后曹操后悔的对荀攸说:“不用君言至是 ”,于是再战用计大破敌军,吕布在徐州叛乱之际很多人担心为讨伐吕布撤军的话张绣和刘表可能会袭击后方,荀攸则说明了迅速征讨吕布的重要性并说服曹操立即征讨吕布,之后吕布退守下邳久攻不下曹操想要撤军,荀攸和郭嘉却敏锐地发现敌将的弱点并告知曹操,结果成功地俘虏了吕布。他在官渡之战中也很好的发挥了自己的知识才略,设计击败了袁军大将颜良文丑。此外,在计策中选用了合适的人才点名推荐了之后的名将徐晃,如果没有荀攸的帮助的话,曹操大概无法在官渡之战中击败国力远在自己之上的袁绍吧。
第一名:郭嘉
郭嘉,字奉孝,辅佐曹操的军师,被曹操认为是自己的“奇佐 ”在重要的局面总能提出诸多良策。他对曹操成就霸业贡献极大,但英年早逝令曹操十分惋惜。在曹操与郭嘉商讨如何应对在河北地区拥有强大实力的袁绍时,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曹操在“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 ”均优于袁绍,详细指出了曹操比起袁绍的优点,同时建议曹操在袁绍向北扩张势力之际击破吕布,此后久攻吕布固守的下邳城无果时郭嘉和荀攸共同主张继续包围攻击下邳,不再准备撤退的曹操水攻下邳,终于将其攻陷。再者在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曹操为了防备袁术决定将刘备派往徐州,郭嘉则反对这样的安排,结果刘备果然在徐州反叛,曹操为此十分后悔。之后曹操打算讨伐刘备之时很多人担心袁绍在背后袭击而反对,但郭嘉判断袁绍缺乏判断力,袁军不会迅速采取行动,劝说曹操征讨刘备。于是曹操进攻刘备夺回了徐州,就如郭嘉预测的那样袁绍并没有派出大部队来袭,结果被把守延津的于禁击退。终于,开始向南扩张势力的袁绍与曹操迎来了决战,郭嘉也随军出征,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孙策有急袭许昌的迹象很多人十分害怕。但郭嘉判断孙策在江东扩张过于快速,树敌太多 ,而孙策轻而无备,料定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 ”。之后,果不出郭嘉所料,在孙策狩猎途中被自己所杀许贡的食客袭击,身负重伤后死去。在官渡之战取胜后,郭嘉预见了袁家会因后继者之争而衰落,建议不必急于讨伐袁家,在白狼山之战中,提出兵贵神速之策,取得了漂亮的胜利。但38岁时英年早逝,郭嘉生前曾对曹操说:“吾往南方,则不生还 。 ”此后曹操在南征时,受困于郭嘉担心的疫病并在赤壁之战中败给了孙权。此时曹操叹息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虽然寿命不长,但他算无遗策。不愧是军师的理想人物。
三国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