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安第斯空难奇迹:16位幸存者靠吃同伴遗体,苦苦支撑72天
1972年10月13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大街小巷中到处是张灯结彩,四下里贴满标语,这里即将举行一场规模不大,但却意义重大的橄榄球友谊赛,对阵双方是东道主智利和乌拉圭。
为什么会搞得这么热闹?是因为两国关系太密切了。
两国都是南美国家,都是白人为主,主要宗教都是天主教,官方语言都是西班牙语,两国总统都是在70年代初通过发动军事政变上台,有共同的价值观。
因此,两国关系亲如兄弟,属于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智利人来说,这场比赛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性意义,智利政府非常重视,决定当好东道主。
比赛没两天就要开始了,客队还没有按照计划的时间如约前来,智利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戈森斯左等右等不见,有些坐立不安。
很快,他接到了亲密战友、乌拉圭总统胡安·玛丽亚·博达维里的电话。对方用极其沉痛的语调告诉他:我们的橄榄队员去不成了,比赛取消吧,飞机失事了。
阿连德听了之后目瞪口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橄榄队员乘坐的是军用飞机,性能良好,怎么会出事?
空难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前往智利参加比赛的,是乌拉圭的一支大学生橄榄球队,队员33人,加上机组人员和部分队员家属,一共是45人。
由于乌拉圭总统对这次比赛非常重视,特地派乌拉圭空军571号包机,送他们前往圣地亚哥参加比赛。
出发的时候天气很好,晴空万里,可是到了安第斯山脉附近时,风云突变,乌云密布,能见度非常低,无法正常继续。
机长见状眉头紧皱,他也束手无策,不得不跟阿根廷方面联系,在距离比较近的阿根廷的门多萨机场降落。
休息了一晚后,第二天中午,天气转好,云开雾散,机长决定重新起飞。
这时候,机场人员却进行阻拦,他告诉机长:“不行,你们不能走。”
机长一脸茫然:“天气这么好,为什么不能走?”
机场人员认真地说:“根据以往的经验,下午飞越安第斯山会遇到强烈的上升气流,危险性很大。如果你们执意要飞,可别怪我们事先没有告知。”
机长却执意要飞,因为智利那边望眼欲穿,我们不能耽搁太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于是,机长不顾劝阻,选择了起飞。
起飞不久,果然遇到强气流,驾驶员手中的操纵杆忽然轻微发抖,飞机开始在云层中上下颠簸。
起初的时候,飞行员不太在意,他对自己的技术充满自信,镇定自若,继续驾驶飞机前行。可是随着时间推移,颠簸越来越严重,飞机已经接近失控,这时候再想降落,已经为时已晚。
顷刻之间,飞机尾部撞在山峰上,机身顺着山坡滑落。
值得庆幸的是,山坡坡度较缓,上面又布满积雪,因此飞机撞击山峰之后没有起火,也没有解体,而是慢慢滑落,最终在低谷处停下。
即便如此,机上的45人中,有12人不幸遇难,包括2名飞行员。
幸存的33人处境非常危险,因为飞机失事的地方,是海拔3500米的安第斯山脉,白雪皑皑、与世隔绝。
坠机后,队长马塞洛非常沉着,他顾不上悲伤,将幸存者召集起来,把被困在机身里的乘客搀扶出来,对受伤者进行抢救。然后再把遇难同伴的尸体从飞机上抬下来,将幸存的伤者搀扶到飞机上。
略懂医术的队员罗伯特和古斯塔沃则发挥特长,给受伤的同伴进行包扎伤口。
活下来的乘客,心情并不轻松,因为接下来他们将要面临饥饿、伤痛、寒冷的考验,苦难才刚刚开始,能不能摆脱死神是威胁,还是未知之数。
不过,机上的副驾驶员在生命垂危之际曾经鼓励同伴说:“我们已经飞过了库里科,距离目的地圣地亚哥只有100英里,不要慌乱,等待搜救。”
事实上飞机失事不久,乌拉圭和智利都马上得到了消息,两国随即派出救援小组,开始搜救。
幸存者有人身上携带有半导体收音机,从广播中他们收听到了这一消息,精神为之一振。
可是,那个年代还没有手机,幸存的人没有任何通讯设备,无法跟搜救小组进行联系。
有几次,他们看到了搜救的飞机,心中燃起希望,拼命挥动着手中的衣物,希望被飞机上的人发现。
可是最终他们还是失望了,飞机上的人并没有看见,盘旋了一会扬长而去。
随着时间推移,获救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幸存者的处境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与世隔绝的安第斯山,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低温寒冷折磨着幸存者,让他们瑟瑟发抖。
除了寒冷的气温、肆虐的风雪,高海拔的山谷中稀薄的空气,也使得人们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
晚上相对比较好过一些,白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嘴唇和皮肤都干裂起泡。
更可怕的,还是零下几十度的低温。
为了抵御寒冷,大家把飞机上的破洞全部用积雪堵住,不让刺骨的寒风吹进去。
与此同时,大家还把飞机座椅上的座套都拆卸下来,裹在身上抵御寒冷。到了晚上,所有人不分男女,尽量往一块挤,还要脸对着脸睡觉。
只有这样,彼此身体散发出的热量才会保存更久,呼出来的热气也能喷到对方的脸上,相濡以沫,产生一些热量。
天亮之后,大家在外面就地生火,将可以燃烧的东西集中到一起点燃。
当可以点燃的东西终于被烧完之后,大家一狠心,将身上的钞票都掏了出来,集中到一起,足足有7000美元,然后用打火机点燃。
尽管如此,在坠机不久后,5个身受重伤的幸存者还是没有摆脱死神,在不久后便停止了呼吸。
坠机第10天,收音机里传来一则不幸的消息:由于搜寻幸存者的行动毫无进展,而且空难已经发生10天,时间超过了人的生理极限,乌拉圭和智利两国政府宣布:终止搜救。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所有人都崩溃了,这意味着,等待他们的将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亡。
强烈的求生本能,使得他们不甘心,不放弃,他们希望奇迹出现,极力进行自救。但是自救谈何容易,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已经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包括皮带和皮鞋,接下来将面临饥饿和死亡威胁。
这时候,一个叫罗根的队员提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建议:”为了渡过难关,我们应该吃同伴的尸体。”
因为在冰雪世界中,任何动物的尸体都不会腐败,可以保存很久。
这一建议刚一出口,立即遭到大家的反对,尤其有的队员是带家属过来的,有的失去妻子,有的失去母亲。在失去亲人之后,他们心中已经是充满了内疚和悲痛,又怎么忍心亲眼看着他们的身体再遭劫难?
这个建议被否决之后,大家相对无言,只能坐以待毙,慢慢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队长马塞洛辗转反侧一夜之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内容有三条:
一,为了活命,将那些没有亲人的遇难者身体先吃掉;二,获救之后,所有的幸存者务必严守这个秘密;三,如果我们幸存者中的某个人死在大家前头,大家先达成协议,同意自己的身体被同伴吃掉。
第二天中午,大家对该协议进行了无记名投票,结果没有一个人投反对票,这项提议获得了通过。
很快,新的不幸接踵而至。
10月28日,进入空难发生后的第15天,傍晚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将幸存者们赖以生存的机舱残骸掩埋。
幸存者又有9人不幸遇难,另外19人用了3天3夜的时间,艰难地扒开积雪,挣扎着爬了出来。
11月14日,到了空难发生后第32天,又有3名体弱和受伤者死去,幸存者只剩下16人。
12月10日,到了空难发生后的第58天,在队长马塞洛提议下,大家又通过一个补充协议,挑出3名身体相对强壮的人,翻山越岭出去求援。
等下去,大概率是死,何不尝试一下,兴许还有希望。
以帕拉多为首的3名队员,带着大家的重托上路了。经过9天的艰难跋涉,3名勇士终于战胜了疲惫、饥饿和严寒,翻过高山峻岭,来到平缓的河谷地带。
也许是他们的顽强感动了上帝,奇迹终于出现。
12月20日早晨,帕拉多和自己同伴一觉醒来,听到了一阵羊的叫声,他们翻身坐起,看到一个骑马的牧羊人赶着成群的绵羊正从这里经过。
他们喜出望外,拼命地向牧羊人招手。
为什么不直接喊叫呼唤呢?是因为他们已经筋疲力尽,声道已经根本发不出声音来了。
谢天谢地,牧羊人还是看见了他们,可是他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还以为,这几个人是外地的游客,招手只是礼节性地打招呼,所以他同样也招了一下手,继续赶路。
看到牧羊人熟视无睹地离开,他们跌倒在地,绝望地闭上眼睛,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再遇到人的概率几乎是零,再往前赶路?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了。
牧羊人后来大概是想了想,感觉到了一丝异样,又调转马头向帕拉多他们走来。听到动静,帕拉多再次翻身坐起,拼命招手。
尽管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但两国使用的官方语言都是西班牙语,沟通起来并没有难度。帕拉多用微弱的声音告诉牧羊人,我们遇难了,需要帮助。
牧羊人连忙将他们带到了当地的警察局,飞机遇难的详情才被智利官方得知。
按照帕拉多的描述,官方的直升机确定了幸存者的大体方位,开始积极搜救。3天后的12月23日,救援直升机终于飞临遇难者所在的山谷,救出了所有幸存者。
此时此刻,距离空难发生已经过去了整整71天。
坠机这么久之后,在极限的生存环境中,还有人能够生还,这在世界航空史上都绝无仅有。16人用他们对生命的渴望,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创造出了“安第斯奇迹”。
获救之后,每年12月22日,空难生还者们都要进行一次聚会,纪念他们的劫后余生。
在2000年聚会的时候,有人提议,我们是不是该将当年的秘密公之于世?因为所有幸存者的内心一直承受着良心的煎熬,不如把它说出去,然后才会释然。
这个提议可谓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赞成。于是,一位队员以回忆录的形式,将这一保守了几十年的秘密公之于众。
他在回忆录中末尾写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安第斯山。”
是啊,这座安第斯山就在那里,它处处是险境,但同时又充满生机、希望和奇迹,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放弃对生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