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逆旅”是何意?很多人小看苏轼了
在品读古诗词中,最怕的不是不懂,而是“想当然”。因为想当然,所以元稹的诉衷情“贫贱夫妻百事哀”,成了感慨穷人事事衰;因为想当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明明是90天却成了3年;因为想当然,“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明明是形容友情的,却变成了爱情金句;因为想当然,肉麻情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被人们用来夸园丁。
像这样被我们读变了意思的古诗,还有很多,本期笔者再和大家分享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10个字是励志名句,爱好古诗词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它出自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公元1091年,54岁的苏轼为送别好友钱穆父写下了这首词。当时这对难兄难弟都仕途不顺,所以苏轼写这首词是安慰对方,也是劝慰自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这个词牌名写过的人不少,李煜当年写的时候是哀怨忧愁,自苏轼将这个词牌名写出了豪放风后,这个词牌下的作品变越来越霸气了。到了明代杨慎手中,更是写出了千古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词的上片两位老友一别多年,钱兄辗转天涯,在红尘中奔波,却仍能在相逢时淡然一笑,让词人如沐春风。上片的最后两句用古井水和和秋竹来赞扬对方,形象生动。苏轼用灵动的妙笔,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
词的下片是离情别意,钱兄要连夜出发,月淡云轻中词人黯然送别,连给他们斟酒的歌女都皱起眉头。“孤帆”、“淡月”、“微云”与歌女的“翠眉颦”,每个意象都在写愁,却迟迟不点出这个“愁”字。最后的落笔就是词最妙的部分,也是苏轼人生观的体现。
但“逆旅”的意思不少人却理解错了,他们认为这是指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处处都是逆境,而漫漫人生路其实不过就是逆水行舟。如果是这样想,那显然就小看苏轼了,“逆旅”在古代是有特殊意义的,指的是旅舍。这一句苏轼想表达的是:人及万物是天地间的过客,聚与散也就不用在意了。这个比喻豁达而又充满了思辨精神,语极旷达,十分高明。
其实“逆旅”作这种用法不是苏轼首创,当年曹操就曾用过,而使用得最多的则是苏轼的偶像李白。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曾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苏轼在这里化用此句后,再加上了“我亦是行人”,比李白诗更接地气,他发出这样的感慨与人生处于顺境或是逆境无关,充满了哲思,也更具现实意义。
写完此词后,苏轼再被贬直惠州、儋州等地,他的人生确实如“逆旅”。纵观这首词,无论是遣词还是意境,都是宋词中的精品,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