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唐山大地震伤亡惨重,青龙县却创造了无一死亡的奇迹
唐山,一座没有微笑的城市。
1876年,李鸿章派员考察开平,招股筹建开平矿务局。
从此,唐山走上现代工业化道路。
整整发展一百年,成为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
时间精确到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
一夜之间,惊心动魄,风雨飘摇。
唐山、丰南一带,电光闪闪,惊雷激荡,天地撕裂,山川易容。
短短23秒钟,24万条生命葬身瓦砾,16万余人受伤,4204个孩子成为孤儿,95%民房倒塌。
里氏7.8级地震,让唐山凝固成一片废墟。
当唐山化为一片废墟时,也有奇迹发生。
距唐山115公里的青龙县,却奇迹般躲过塌天大祸,无一死亡。
不过后来统计,说死了一个老太太,是由于地震引发的心脏病。
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
年轻的分析预报室京津组长汪成民不顾领导反对,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
当时,青龙县参加会议的是王青春,他老老实实地作了记录,回到县里后连夜整理记录向县领导报告。
时任县长冉广岐,综合多个相互佐证信息后,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
此时,距大地震发生仅剩一天多时间,这些时间足够了。
回忆起这段历史,冉广岐说:
我也有老婆孩子,也有自己的事业。我心里头,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6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掂哪。不发警报而万一震了呢?我愧对这一方的百姓。
乌纱帽与老百姓的生命,二者孰轻孰重?
汪成民大胆、王青春负责、冉广岐担当,让青龙县46万百姓免遭大难。
人类在自然面前,永远是那么渺小和孱弱。
敬畏自然,顺应天道,才可能躲天灾、避人祸。
星移斗转,春生夏长。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唐山的劫难,已经过去了45年。
当岁月喧嚣逐渐淹没死亡之巨,昔日痉挛的创口渐渐愈合,人们是否还记得这场惨痛的教训?
欢歌宴饮背后,是一个时代的麻木自负。
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愿无辜者免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