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的话题——烟花爆竹的“禁”与“放”
“世界烟花之都”浏阳打造璀璨夺目的跨年焰火晚会。图片来源:浏阳文旅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通讯员 刘文馨 报道
年关将至,烟花爆竹的“禁”与“放”——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今年过年,烟花爆竹到底能不能放?答案是能,但是燃放时间和区域都有限制。
烟花爆竹何以被“禁”?
我国对烟花爆竹的管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988年,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加强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安全。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此后,多个城市开始制定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法规。再后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禁止燃放的行列,管控趋于严格,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803个县级以上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禁放令”的出发点是好的。一些由于燃放烟花爆竹引发问题确实不容小觑。
首先是安全隐患。近些年,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炸伤、死亡等安全事故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儿童没有安全防护意识,常常成为烟花爆竹燃放最直接的受害者。尤其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区燃放高空烟花时,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二来是空气污染。烟花爆竹燃放时,爆竹中的化学物质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PM10、PM2.5、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各种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等,并产生大量烟尘颗粒物,导致空气重度污染。PM2.5严重超标可至数十倍,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引发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三是噪声扰民。据生态环境部门对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某年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情况进行监测发现,燃放烟花爆竹地区的噪声高达135分贝,而80分贝以上对正常人来说就属于噪声范畴,当耳朵受到超过承受能力的噪声刺激时,即使自己感觉不出来,脆弱而敏感的耳神经就会受到伤害,造成“爆震性耳聋”。超过110分贝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听力,还会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
人们为何爱放烟花爆竹?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句经典诗词道出了烟花爆竹之于中国人的特殊文化意义,烟花爆竹承载了人们美好的记忆,甚至早已经和春联、饺子、年画一同构成了老百姓心中关于过年的温暖细节。天空为幕,烟花作画,崭新的一年就此展开。
人类爱放烟花爆竹其实有着科学依据。神经科学家表示,这一方面来自大脑的恐惧,一方面来源于对烟花火光的期待,看到烟花时,大脑的杏仁核会激活,释放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快乐,这么看来,看烟花还是谈恋爱的平替。
或许也有更现实的理由。有人说,大家积聚了一年的压力,可以在过年期间通过一个实物得以释放;也有人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爆竹”,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除旧迎新,收获“满堂红”,那是老百姓心中祈求的吉祥。
今年湖南省到底能不能放烟花爆竹?
先说结论:能。但前提一定是要规范。
“禁燃令”在各地实施过程中,常伴有“烟花解禁”的呼声。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备案审查报告中公布了一例涉及燃放烟花爆竹典型案例: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有公民和企业对全面禁止性规定提出审查建议。法工委经审查认为,关于全面禁售、禁燃的问题,认识上有分歧,实践中也较难执行,应当按照上位法规定的精神予以修改。
然而,“修改”不等于“全面放开”,“地方‘全面禁燃’与上位法不一致”也不等于所有的“禁燃令”都存在问题。相反,在上位法的规定中,均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有权在管辖区域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和地点。
考虑到环境承载能力、人员安全、消防安全等实际情况,全省各市州发布的主城区规范烟花爆竹燃放措施中,对辖区内禁止燃放的范围均作出详细说明。这意味着,在划定范围之外,规范有序燃放烟花爆竹是允许的。
所以说,“烟花爆竹到底能不能放?”这个问题答案取决于我们自己——在政府限制范围外合理燃放,就能实现“烟花爆竹自由”。当然,还是得记得在正规渠道购买烟花爆竹,或是采用声、光、电等新型产品替代,在燃放时千万注意安全。
最后,引用一位退休环保人的朋友圈来表达我们的心声:“辞旧岁不需漫天烟火,迎新春只待春暖花开。”我们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终有一天,能让大家不必抬头看烟花,也能感受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