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长丰县”概况
长丰县隶属安徽省合肥市,东经116°52′~117°26′、北纬31°55′~32°37′之间,地处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北缘,东望滁州,南融合肥,西临六安,北联淮南,是省会辐射皖北的“桥头堡”,合淮同城化的“承接地”,素有“淮右襟喉,江东屏蔽”之称,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负“江淮要冲、吴王故里”之盛名,享“贡鹅之乡、草莓之都”之美誉。
商代属虎方,西周属淮夷,春秋初期属夷虎,战国时期属楚,秦代分属九江郡之寿春、曲阳,西汉属淮南国,魏晋属淮南郡,隋唐分属寿州、庐州、濠州,明清分属庐州、凤阳二府,民国时期,分属寿县、定远县、合肥县[1]。
县域面积1841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 66.01 万人 (2017年末)[2],辖14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
2018年12月,长丰县入选2018年度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排名榜第69位。
历史建制
商代属虎方;西周属淮夷,春秋初期属夷虎,后为吴楚交争地,战国时期属楚;秦代分属九江郡之寿春、曲阳。
两汉时期,初属淮南国,后属扬州刺史部,由九江郡之成德、曲阳、合肥分领。
三国时期,为魏淮南郡成德县,部分属西曲阳、合肥;西晋时沿魏制;东晋时由淮南郡、梁郡、庐江郡分领。
南北朝时期,初属南朝宋、齐、梁的豫州梁郡、陈留郡、安州定远郡;后属北朝齐的扬州淮南郡、合州汝阴郡、西楚州钟离郡。隋朝变化不大。
唐朝,属淮南道,由寿州之安丰、庐州之合肥、濠州之定远分领。
·(2)
五代十国时期,初属吴(杨),继属南唐之寿州、庐州、濠州。
元、明、清三朝,初属安丰路之寿春、定远,庐州路之合肥、梁县,后属凤阳府之寿州、定远,庐州府之合肥。宋朝,属淮南西路,分属寿春、定远、合肥和慎县(梁县)。
民国时期,分属寿县、定远县、合肥县。其间民国31年,共产党在县境建寿东南办事处,32年改称寿县抗日民主政府,38年初在县境建寿合县人民政府,当年6月并入寿县。
建国以后
建国后,分属安徽省(1952年前为皖北行署)之寿县、定远县、肥东县、肥西县。
1964年9月12日,省人民委员会上报国务院,以淮南铁路水家湖车站为中心,建置长丰县。1964年10月31日,国务院148次会议决定,析寿县、定远、肥东、肥西四县边境地区设县,因县境大部分地区属清朝寿州长丰乡,故定名长丰县。1965年3月11日,省人民委员会转发国务院决定,由合肥市负责筹建,同年5月底筹建工作结束,6月1日长丰县人民委员会正式办公,治所水湖镇。隶属合肥市管辖。
地形地貌
地势东、南部稍高,西部较低,平均海拔50米。横贯县境中南部的江淮分水岭,岗峦跌宕起伏,将全县分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南水入江,北水归淮。西部的瓦埠湖畔和东北部的高塘湖畔,土地平旷,水岸曲折,属淮河滩地平原,自古以来就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气候特点
·(2)
长丰县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植被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960毫米,年平均日照216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4天。
因光热和水分条件良好,有利于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
人口变化
·(2)
解放后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密度也相应提高。县境1949年为每平方公里196人,1952年为210人,1957年为234人,唯1961年为182人最低。1965年,全县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205人,与1949年相比,每平方公里增加9人。1982年人口普查时,每平方公里为316人,与1949年相比,每平方公里增加9人。1982年人口普查时,每平方公里为316人,比1964年人口普查时的188人,增加128人,上升68%。1985年,每平方公里上升到329人,比1949年增加133人,比1965年增加124人。2014年,最新的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长丰县常住人口已经达到77万人。
2017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 66.01 万人, 比上年增加 0.78 万人。年末户籍人口 76.99 万人,比上年增加 0.03 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9.18 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24.9%。全年人口出生率 15.54‰,比上年上升 2.19 个千分点;死亡率 4.4‰,上升 0.07 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 11.14‰,上升 2.12 个千分点。[2]
人口分布
·(2)
地区人口分布县内各地人口分布不均,一向是杨公、杨庙、水湖区偏多,其余略少。1985年,北部的杨公区平均每平方公里375人;南临合肥市的双墩区每平方公里有314人。人口密度最高的杨庙区庄墓乡,每平方公里503.7人;最低的杜集区沛河乡,每平方公里174.8人。
城镇化水平
1949年,县境农业人口45.9万人,占总人口的97.66%;非农业人口1.1万人,占2.34%。1959年非农业人口增加到3.2万人,占总人口的5.66%;农业人口占94.34%。1965年,非农业人口1.8万人,占总人口3.65%。以后逐年增加,至1985年非农业人口达47370人,占总人口近6%,农业人口占94%强。这些非农业人口,居住在水湖镇21219人,下塘镇5746人,吴山镇2593人,其余分散在全县各区、乡。
2012末全县户籍总人口77.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9万人,农业人口66.97万人。
水资源
·(3)
滁河干渠串联双凤湖、双龙湖、鹤翔湖、梅冲湖、大官塘等五座水库、上万亩水面,大别山天然山泉水顺渠而下,享有“五湖连珠”的美誉。
矿产资源
县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石油、石灰石、石英岩、大理石、瓷土、煤、紫砂页岩、高岭土、砂矿、矿泉水等,品种多,品位高,储量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