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前,大唐风头正劲的昭武九姓究竟是个怎样的民族?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时间的灰烬
中国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以汉唐之际为最盛,其间的经济、文化、宗教、人员交流空前繁荣。
在这条漫长的国际道路上,有一个民族在周边各文明之间穿梭缀合游刃有余,对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被称为“粟特人”。
粟特人壁画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担当者
在今天,纯种的粟特人早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他们已经与亚洲众多民族相融合。
他们在中国史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杂种胡。
《旧唐书》卷一九七《西戎·康国传》对“昭武九姓”的解释是:“先居张掖祁连山北昭武城,为突厥所破,南依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遂有其地。枝庶皆以昭武为姓氏,不忘本也。”
《旧唐书》认为粟特人也有一个从东向西迁徙、然后定居中亚的过程。
这个中亚民族充满了商业活力,从4世纪开始,逐步控制陆上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到5-8世纪,几乎垄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被认为是中古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上贸易的垄断者和担当者。
粟特人最初生活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该地亦被称为河中地区或索格狄亚那,大致位于今天的中亚五斯坦地区。
这个地区是由大大小小的绿洲和更辽阔的沙漠、戈壁构成的,是从陆路出中国前往西亚的必经之地。
在古代,一个绿洲就可以形成一个城邦国家,一个绿洲可以养活一方人。就像汉代一个塔里木盆地有55国,后来并到36国,以后大的就是焉耆、龟兹、于阗、疏勒等。
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这三座至今还存在于欧亚地图上的城市,曾经是粟特人的主要聚居地。
这片区域正处于丝绸之路上一个东西南北的通道,是文明的十字路口,也是商业的十字路口。向南是印度,向北为游牧的突厥、柔然、匈奴等王国,往东到中国,向西是波斯、罗马。粟特人居于丝绸之路的核心。
粟特各国
粟特何国有一个门楼,东边画中华皇帝,北面画突厥可汗,南面画印度的国王,东面画拂菻(东罗马)王。
粟特人由于受强邻的控制,没能发展成统一的帝国,依附于某一方甚至被征服总是难以避免。在其历史中,第一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贵霜帝国、西突厥等先后统治这一地区。
658年,唐王朝杰出的军事家苏定方率军平定西突厥,同时也成为了中亚粟特人国家的保护者。
这样一个民族注定没有归属感,四海为家,是一个世界国家。
这与汉族的安土重迁迥然相别,他们对自己支离破碎的家园缺少眷恋,也很早就学会了在各种强大的势力中如何趋利避害。
特殊的政治和地理环境铸就了他们的商业性格。在史书中,他们被描述为“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男年五岁,则令学书,少解,则遣学贾,以得利多为善”。
这个民族在游牧民族和农业文明的双重压迫下,早早走上了一条充满流动性的商业之路,从而在历史深处不断迁移。
从3世纪开始,粟特人以商队的形式在长安、洛阳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之间往返。
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粟特地区的动乱和战争等原因,粟特人沿传统意义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大批东行,经商贸易,有许多人就此移居中国,一去不复返。
粟特人东来贩易,往往是以商队的形式,由商队首领率领,结伙而行,他们少者数十人,多者数百人,并且拥有武装以自保。
每个商队都绝对服从首领的调配,其首领被称为“萨保”,其地位由他的财力、智力、经验和在应对重重磨难中建立起来的威信奠定。
敦煌莫高窟45窟“胡商遇盗图”
当粟特商队沿着河西走廊缓缓走进长安和洛阳,他们也就走到了东向移动的终点。
无论是北朝还是隋、唐王朝,他们都把萨保纳入官僚体制中,作为一个官职授予商队领袖,并设立萨保府,从行政和宗教事务两方面来管理胡商。我们在史料中见到有雍州、凉州、甘州等地萨保的称号。
凉州萨保墓
同时,粟特人和透过他们的财力和军力来影响和联结当地的政治势力,为自己谋取更长远的政治安全甚至商业垄断。如隋末唐初,两个史家都押宝跟着李唐,河西武威的安家,安兴贵、安修仁把李轨干掉,把整个河西送给了李唐王朝。
粟特人和途中被他们吸收的吐火罗人、西域人、突厥人,在丝绸之路的起点扎下根来,从行商变为坐商,与中原民族实现了融合。
受中原文化及通婚的影响,他们的子孙不再必然走上经商之路,有的从军,有的入仕。
在从军的粟特人中,最有名的当推安禄山。
商业民族骨血里的狡猾、游离不定和粟特人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让他在受尽恩宠后选择反戈一击。
继他而起的史思明也是粟特人,两人联手将盛唐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在战乱结束后,中原地区形成了仇视胡人的风潮。善于在各种险恶环境下生存的粟特人,有的急忙改变了姓氏、郡望,千方百计掩盖自己的胡人特征。有的则溜到归降的安史旧部所在的河北三镇。
晚唐时期,河北及原六胡州的粟特人,又一次投靠了崛起的新势力,北方的沙陀部。在五代时期,出了一个比安禄山还臭名昭著的粟特人——石敬瑭。他以向契丹人割让幽云十六州为代价,联合出兵灭掉了后唐。
五代之后,这个失去文化根基的民族在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移动之后,逐渐消解于汉文明之中。不过,他们的血统散而未尽,在汉民族中曲折流传。
如果不清楚昭武九姓的来源,我们很难想象,像米芾、何绍基这样的汉族文化精英,居然有来自中亚的隐秘血统。
粟特人的贸易网络
粟特商队在东行途中,如果发现一处特别便于贸易和居住的地方,在得到“萨保”的首肯后,便有一部分人驻留下来,建立商贸据点,然后繁衍生息,形成新的聚落和部落。
另一部人继续前进,开辟前面的商贸地,遇到新的据点,便再次分离。
不断的分离并没有弱化粟特商队,反而使他们变得强大起来:
一是在行进途中,粟特商队会吸纳其他的中亚民族,以至于抵达长安时,他们的商队成员面貌各异,有大海一样湛蓝的眼睛,也有翡翠一样碧绿的眼睛,所以被称为“杂种胡”;
二是那些中途留下的商人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后,能为商队输送源源不断的后备军;
三是这些称为贸易中转站的据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笼罩于长安于撒马尔罕之间的巨大贸易网络。
粟特人做生意非常有系统,他们有一个资本家,拿出一笔钱来委托一个人。这个人接受了这笔资金,就率着一个商队出行了。到一个中心的城市据点,比如他们以武威作为大本营,这个人就到处派人收购东西、运输东西。
1907年,斯坦因在长城的烽燧下面捡到了一个邮包,有八九封粟特文写的信。内容就是在河西做生意的粟特人向家乡或者向西边的一些聚落头目寄出的信件。
在粟特人的商贸网络中,生丝、香料和宝石是极其重要的贸易对象。
生丝捆
根据洛阳龙门石窟“造像记”的记载,位于龙门古阳洞与药方洞之间的1410号“北市香行社像龛”永昌元年题记中写到当地一个叫“香行社”的粟特商人组织出资营造佛像的情况。
“香行社”是一个专门卖香的行会,这个行会中的成员有安僧达、史玄策、康惠登、何难迪、康静智等粟特商人。类似这种专项经营香料的组织在粟特人聚落的存在,证明香料在当时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极大。
古代丝绸之路,即使畅达,也非常漫长,运输成本巨大,因而轻巧而方便的携带的商品能给商人们带来巨额利润。
粟特商人
唐朝时,长安为胡商开辟了专门的西市。粟特商人将香料运抵西市入口,由少府监选择“识物人”进行估价,核定物价后再入市交易。
任何一种香料在经过长达万里的空间位移后,都能卖出数十倍甚至百倍于原价的价格。
交易完成后,他们再去西大街以南的商行以当地价格购买瓷器和丝绸,然后装上驼队,静待长安城门的开启。
只要有一次贸易成功,一个新的胡人富翁便宣告诞生。在凉州发现的萨保的墓,规模之大,竟与北周皇帝墓室相差无几。粟特商人的豪奢,由此可见一斑。
除此以外,粟特人还带来了名马等罕见动物。如唐玄宗曾获得六匹来自费尔干纳的汗血马,并借用了粟特语“叱拨”(意为四足动物)给它们分别取名为“红叱拨”“紫叱拨”等。
粟特马
正因为存在如此巨大的利润,粟特人利用其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庞大的贸易网络,长期把持着陆地贸易运输的关隘。
在粟特人建立的这个庞大的贸易网络中,中亚与中国,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以及中亚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基本被囊括了进来。
粟特人对中古时期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的绝对控制,使我们很难在这条路上见到其他族人的身影,连波斯商人也不得不转移向海路发展。
在吐鲁番出土的《高昌内藏奏得称价钱帐》中记载的35笔交易几乎都有粟特人的参与。此外,高昌国的税收和交易都使用价值较高的萨珊银币或拜占庭金币,而不是价值较低的中国铜钱。
汉龟二体钱,一面为汉文,一面为龟兹文
萨珊银币
与此同时,粟特人则在独享陆地丝绸之路带来的富贵中日益养尊处优,他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种富贵能长期保持下去。
但是3个世纪后,日益强盛的阿拉伯人挟征服波斯之威,开始染指粟特人地区。
712年,《撒马尔罕条约》的签订确立了阿拉伯人在粟特地区的霸权。从750年开始,原本信仰祆教(拜火教)的粟特人开始皈依伊斯兰教,其文化根基开始动摇。
到10世纪,丧失了贸易线的粟特人,便不再有其独立性,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阿拉伯人控制了从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起西至摩洛哥的陆路和海路香料路线。再后来,就是欧洲人为了打破阿拉伯人变本加厉的垄断,先后派出哥伦布和达・伽马寻找传说中的香料海岸,是为引起地理大发现的导因之一。
整个世界的格局,开始发生新的变化。此时已是15世纪,作为一个民族的粟特人,已经被深埋在历史暗角。
作为贸易网络的一个结果,唐朝辉煌文化里面有相当大的因素是来自粟特的背景。一直到今天,大唐文化中还含有深深的粟特根源的文化元素。
同时,文化也是互动的。粟特人在承担贸易角色的同时,也在东西方之间传播着书籍、文化和思想,为千年后世界文化融合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
参考资料:
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钱云、金海龙,《丝绸之路绿洲研究》,201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201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荣新江、张志清,《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2004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荣新江,《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2014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好文推荐☆
一个严肃的问题:印度的疾病与医疗发展史
历史课没告诉你的:孝文帝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江浙沪曾经的老大扬州,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